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D
【解析】
试题分析:目镜放大倍数与镜筒长度成反比,物镜成正比,②③为高倍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近,观察物像丙为高倍镜组合,应选用甲中②③⑤组合,A错。低倍镜转为高倍镜正确调节顺序: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B错。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物体的长度或宽度,C错。显微镜成的像为倒像,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实际在左下方,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使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9分)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1中的A图表示的是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 期。此期细胞中有DNA分子 个。
(2)图1中的B图表示的有丝分裂过程相当于图2中曲线的 段。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 条。
(3)图2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区段是 。
(4)用胰蛋白酶处理染色体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7月调研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代谢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B.雌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C.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 D.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7月调研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B.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C.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SARS病毒可观察到DNA和RNA的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7月调研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 )
A.糖脂 B.磷脂 C.糖蛋白 D.脂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河北冀州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供体器官的短缺和排斥反应是制约器官移植的两个重要问题,而治疗性克隆能最终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下图是治疗性克隆的过程图解。
(1)正常情况下,卵细胞取自于女性卵巢排卵后在 中__________期的卵母细胞。
(2)在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时,可用微型吸管把位于 和 之间的第一极体一并吸出。
(3)重组细胞发育的过程中,细胞开始分化发生在___ ___期。
(4)上述治疗性克隆所用到的技术名称有_________ _______
(5)请你运用上述知识,举例说明干细胞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
【答案】
(1)输卵管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2)卵黄膜 透明带
(3)囊胚
(4)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
(5)利用胚胎干细胞治疗白血病
【解析】
试题分析:
(1)用于细胞核移植的卵细胞取自于女性卵巢排卵后在输卵管中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
(2)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了第一极体,所以在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时,可用微型吸管把位于卵黄膜 透明带之间的第一极体一并吸出。
(3)重组细胞发育的过程中,桑椹胚时期细胞没有分化,在囊胚期细胞分化成内细胞团与滋养层细胞。
(4)治疗性克隆所用到的技术名称有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等技术。
(5)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分化能力,具有发育的全能性。通过图示可形成克隆器官,由于细胞核是患者的,不会发生排异反应,可以解决临床上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核移植及干细胞应用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题型】综合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3-2014学年河北冀州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为验证某种中药牙膏是否像其广告宣传的一样具有较强的抑菌功效,老师带领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符合无菌操作要求)。请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无菌水漱口,向漱口液中加入适量的该中药牙膏;②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③将上述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
④一段时间后,对培养结果进行观察并进行菌落计数。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 ;培养基中牛肉膏的作用主要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 等营养物质。
(2)本实验样品接种时最好采用 方法。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长出菌落,每一个标准菌落来源于样品中的 。
(3)食品安全检测时通常采用大肠杆菌作为致病微生物的指示菌,为测定哪些菌落属于大肠杆菌,可选用 培养基对菌落进行鉴定,大肠杆菌的菌落在该培养基上呈现黑色。
(4)请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一个明显的错误: ,请加以改正: 。
(5)如何证明所用培养基已经彻底灭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河北冀州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
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
C.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 ?C,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 ?C
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A错误;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注意,不是打开瓶盖),以放出CO2,此后再将瓶盖拧紧,B错误;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8~25℃,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35℃,C错误;在果醋发酵过程中,使用的醋酸菌是需氧的,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3-2014学年河北冀州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油菜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下图是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技术路线,已知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这些组分的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据图分析系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两过程均需要植物激素诱导细胞脱分化
B.与④过程相比,③过程可能会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
C.图中三种途径中,利用花粉培养筛选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效率最高
D.F1减数分裂时,H基因所在染色体会与G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联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河北冀州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
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B.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
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分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壁和胰蛋白酶处理的原理是酶的专一性;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原理是细胞增殖;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原理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3-2014学年河北冀州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花药的离体培养是指把花药用人工的方法培育成单倍体植株,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属于无性生殖
C.所得植株在实际并无生产意义
D.无菌的培养环境是关键的条件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河北保定高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受精过程的顺序为( )
①第一次卵裂开始 ②释放第二极体 ③顶体反应
④穿越透明带 ⑤雌、雄原核的形成 ⑥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②④⑤⑥①
C.④⑤②①③⑥ D.③④②⑤⑥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