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右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加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6.(2010·佛山质检)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后,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还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 )
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7.黄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某小组以黄瓜为对象做了如下实验:①将20朵雌花花蕾套袋,并分为甲乙两组;②开花后在甲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IAA,在乙组柱头上涂上相同浓度的NAA,再套袋。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缺少只套袋处理的雌花做对照
B.不需要进行人工去雄处理
C.实验中IAA和NAA的浓度为无关变量
D.实验结果可以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34.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噬箘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41.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如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
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
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
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51.(8分)下图为某水池中的一个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这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具体生物名称)所固定的太阳能。
(2)在“绿藻→螺蛳→鲫鱼→黑鱼”食物链中,若黑鱼增加1kg,则至少需要绿藻____________________kg;在这个食物网中,轮虫与鲫鱼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黑鱼属于第______营养级。
(3)上图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促进生物量的增加,水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池中绿藻爆发,其他几种生物陆续死亡,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不久,绿藻也大量死亡,水体发臭,导致水体发臭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3.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O、N、S元素,该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一项功能是( )
A.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B.用于基因工程获得黏性末端
C.用于精子、卵细胞的相互识别 D.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在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是 ( )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人类红绿色盲研究
C.萨顿的蝗虫实验 D.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6.生态学家研究发现,植物群落中的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比率(黄一绿比率)与群落的P(光合作用)/R(呼吸作用)比率呈现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有机物积累逐渐增多,黄一绿比率有增高趋向
B.人工林的年平均黄一绿比率过高时,应进行适当采伐
C.农作物栽培时选择b点比a点更适宜
D.在作物收获季节,群落的P/R值可能在a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