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已知番茄植株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红果(H)对黄果(h)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有茸毛番茄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避蚜效果,且能减轻黄瓜花叶病毒的感染,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不能存活.据此推断错误的是(  )
A.将有茸毛番茄白花传粉,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茸毛:无茸毛=2:1
B.若无茸毛红果番茄与有茸毛黄果番茄杂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则子代中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个体占$\frac{1}{2}$
C.若有茸毛红果番茄和有茸毛黄果番茄进行异花传粉,子代只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则亲本植株有茸毛红果番茄的基因型仅有DdHH一种
D.若有茸毛红果番茄和有茸毛黄果番茄进行异花传粉,子代只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则F1群体中,D的基因频率是$\frac{1}{2}$

分析 分析题干获取信息,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有茸毛番茄植株基因纯合时不能存活,所以无DD个体.有茸毛个体的基因型为Dd,自花传粉后,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有茸毛:无茸毛=2:1.

解答 解:A、感觉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有茸毛个体的基因型为Dd,自花传粉后,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有茸毛:无茸毛=2:1,A正确;
B、由题意知无茸毛红果的基因型为ddH-,有茸毛黄果为Ddhh,杂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推出亲本基因型ddHh和Ddhh,相当于测交实验,其后代为无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有茸红果:无茸黄果=1:1:1:1,不同于亲本表现型为有茸红果、无茸黄果,占后代的$\frac{1}{2}$,B正确;
C、由题意知有茸毛番茄的基因型为Dd,自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红果与黄果杂交,只能有一种表现型,所以亲本的基因型应为DdHH和Ddhh,C正确;
D、已知亲本的基因型应为DdHH和Ddhh,F1的基因型为DDHh:DdHh:ddHh=1:2;1,其中DDHh个体致死,所以F1植株的基因型DdHh和ddHh;F1群体中,Dd:dd=2:1,所以F1群体中,D的基因频率=D÷(D+d)=2÷(2+4)=$\frac{1}{3}$,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的作用组合定律的应用、基因频率的计算,对于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用分解组合法,即一对一对解决,然后组合,思路简约,不易混淆.正推法(由亲代推子代)与反推法(由子代推亲代)是解决遗传问题的基本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已知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下列有关普通小麦染色体组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
B.它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
C.经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为三倍体
D.它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与免疫调节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C.浆细胞中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相接触使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
D.细胞免疫中,T细胞主要靠产生淋巴因子“作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与信息传递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浆细胞细胞核的核孔能实现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B.反射弧上的突触主要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变
C.激素与靶细胞膜或靶细胞内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而发挥调节作用
D.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是引起特异性免疫调节的初始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二倍体植物的开花时间有正常开花、早花和晚花三种表现,由促进和抑制两类基因控制.基因A促进开花,基因E延期开花,即晚花,基因A和E同时存在表现为正常开花,a和 e的双突变体表现为晚花,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分析回答:
(1)请写出晚花植株的基因型aaEE、aaEe、aaee.
(2)让基因型为 Aaee 的植株与某植株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开花:早花:晚花=1 1 2::,则某植株的基因型是aaEe,让子代中的晚花植株自由交配,后代 e的基因频率为75%.
(3)研究发现基因F也能延期开花,基因A和 F同时存在表现为正常开花,且a和 f的双突变体表现为晚花,若只研究 A、a 和 F、f 两对基因,为探究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某研究小组用基因型为 AaFf 的植株作为亲本进行自花传粉(不考虑交叉互换),请完成推理过程.

a.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花:早花=3:1,则两对基因的位置符合上图第一种类型;
b.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开花:早花:晚花=9:3:4,则两对基因的位置符合上图第二种类型;
c.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花:早花:晚花=2:1:1,则两对基因的位置符合上图第三种类型.
(4)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双突变体品种的出现,增加了基因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A所示),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结果如图B所示.

(1)若0时开始实验,初始液滴位置为0,2时观察到A装置中液滴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植物有氧呼吸消耗氧气.装置A刻度管中的液滴移到最左点时对应B图中的8点.
(2)d、e、f三点中,植株体内有机物总量最少的点是d点,如果d、f时间所合成的葡萄糖速率相等,则b、d、f三点的呼吸强度的比较结果是f>d>b.
(3)若要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则对照组的设置应为:设置如A一样的装置,遮光放在和A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作对照.若在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M,对照组读数为N,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可表示为M-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科研人员为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α-萘乙酸对萝卜幼苗生长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长势一致的萝卜幼苗随机分为若干组,每组1株.
②配制四组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溶液:A=2.500mg/L、B=3.125mg/L、C=4.165mg/L、D=6.250mg/L.
③用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溶液分别处理四组萝卜幼苗,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对幼苗叶绿素含量测量的数据如右图所示:
(1)α-萘乙酸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因此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2)据图可知,随着α-萘乙酸浓度的升高,萝卜幼苗的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
(3)有人指出本实验的操作步骤①、②均存在缺陷,不仅无法证明α-萘乙酸的作用,也不能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请你提出修改意见:①将2株改为20株(2分)②增加空白对照组,即蒸馏水处理(2分).
(4)本实验还获取了上述各组样品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处理样品鲜重(g)单位质量样品鲜重中可溶性蛋白含量(mg/g)
A0.5111.05
B0.5111.03
C0.5610.82
D0.5410.06
E0.619.97
[注:E用等量蒸馏水处理]
由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单位质量样品鲜重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组是A.表中数据是(填“是”或“否”)支持α-萘乙酸能够提高萝卜幼苗单位鲜重中蛋白质的含量,原因是萘乙酸处理的组别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威海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所示,如果某幼苗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为曲线A点对应的浓度,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E点相比,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弱

B.CD段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根不再生长

C.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细胞生长慢

D.太空中a、b两侧生长素浓度相等,根水平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省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编号①—⑤为光学显微镜下二倍体百合(2n=24)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取百合的根尖2-3mm,解离、漂洗、龙胆紫染色1~2min,制成临时装片

B.上述细胞图像按减数分裂的时序进行排序为:①→②→③→⑤→④

C.图②所示的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24条染色体

D.图③所示细胞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