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的淀粉酶主要有α-淀粉酶(在pH3.6以下迅速失活,但耐热)、β-淀粉酶(不耐热,70°C条件下15min后就失活,但耐酸).以下是以萌发的小麦种子为原料来测定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实验,请回答下列与实验相关的问题.
【实验目的】测定40°C条件下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
【主要器材】麦芽糖标准溶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试管等.
【实验步骤】
(1)制备不同浓度麦芽糖溶液,与斐林试剂生成标准颜色.取7支洁净试管编号,按下表中所示加入试剂,而后将试管置于60°C水浴中加热2min,取出后按编号排序.
试剂试管
1234567
麦芽糖标准溶液(mL)00.20.61.01.41.62.0
蒸馏水(mL)X1.8Y1.0Z0.40
斐林试剂(mL)2.02.02.02.02.02.02.0
表中Z代表的数值是
 

(2)以萌发的小麦种子制取淀粉酶溶液,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取出后迅速冷却,得到
 
α-淀粉酶溶液.
(3)取A、B、C、D四组试管分别作以下处理:
试管A1A2A3B1B2B3CD
5%淀粉溶液(mL)111
α-淀粉酶溶液(mL)1111
蒸馏水(mL)1
40°C水浴锅中保温(min)1010101010101010
(4)将A1和B1试管中溶液加入到E1试管中,A2和B2溶液加入到E2试管中,A3和B3溶液加入到E3试管中,C、D试管中的溶液均加入到F试管中,立即将E1、E2、E3、F试管在40°C水浴锅中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分别加入2mL斐林试剂,并经过60°C水浴中加热2min后,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E1、E2、E3试管中的颜色与
 
试管进行比较得出麦芽糖溶液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平均值.
【讨论】①实验中F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排除
 
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对结果进行校正.②若要测定β-淀粉酶的活性,则需要对步骤二进行改变,具体的操作是将淀粉酶溶液
 
,从而获得β-淀粉酶.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专题:
分析:分析表格:本题实验的目的是测定40℃条件下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可用萌发的小麦种子制取α-淀粉酶溶液,但萌发的小麦种子也含有β-淀粉酶,所以需除去β-淀粉酶以防止干扰实验结果.因为α-淀粉酶在pH3.6以下迅速失活,但耐热,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就失活,所以将制备的淀粉酶溶液置于70℃怛温箱中15min,取出后迅速冷却以即可获得α-淀粉酶溶液(若要测定β-淀粉酶的活性,则需将制备的淀粉酶溶液置于pH低于3.6溶液中,获得β-淀粉酶溶液).
解答: 解:(1)步骤一:由表中数据可知,蒸馏水+麦芽糖标准溶液=2mL,所以表中X为2、Y为1.4、Z为0.6.
(2)步骤二:本题实验的目的是测定40℃条件下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可用萌发的小麦种子制取α-淀粉酶溶液,但萌发的小麦种子也含有β-淀粉酶,所以需除去β-淀粉酶以防止干扰实验结果.因为α-淀粉酶在pH3.6以下迅速失活,但耐热,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就失活,所以将制备的淀粉酶溶液置于70℃恒温箱中15min,取出后迅速冷却以即可获得α-淀粉酶溶液(若要测定β-淀粉酶的活性,则需将制备的淀粉酶溶液置于pH低于3.6溶液中,获得β-淀粉酶溶液).
(4)步骤四:反应结束后,需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使用斐林试剂时需要在60℃水浴中加热3min后,再观察颜色变化.结果分析:最后将E1、E2、E3试管中的颜色与1-7号试管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a-淀粉酶的催化效率的平均值.
讨论:(1)实验中F试管时对照组,作用是排除淀粉酶溶液中还原糖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对结果进行校对.
(2)若要测定β-淀粉酶的活性,则需要对步骤二进行改变,具体的操作是将淀粉酶溶液置于pH低于3.6溶液中一段时间从而获得β-淀粉酶.
故答案为:
(1)0.6
(2)70°C水浴锅15min
结果分析:1-7号试管
讨论:①α-淀粉酶溶液中还原糖   ②PH值调到3.6以下
点评:本题考查与酶相关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体因缺乏某些营养成分或激素而出现一些病症,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缺乏维生素C易患夜盲症
B、缺锌易患肢端肥大症
C、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
D、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组织水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表示果蝇形成基因型为AbRc的卵细胞占有10%,则A-b之间的交换值、该果蝇减数分裂时发生互换的初级卵母细胞数比例、最多能形成的卵细胞种类数分别是(  )
A、20%  10%  16
B、40%  80%  8
C、80%  40%  8
D、20%  40%  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药物A,被认为是人类“未来的治癌药物”.以下是相关的实验研究过程及结果.
①将等量的小鼠肝癌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若干个含有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
②将培养瓶放于20℃的CO2培养箱中培养24h,静置、去除上清液;
③分别加入含不同药物A浓度的培养液,于20℃的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④分别在24h、48h、72h时吸取培养液,观察结果,得到不同浓度药物A对细胞存活率影响的数据(表1).
0.09350.18750.3750.751.536
2495908061423623
4880726040272015
7268382218151210
请回答:
(1)实验研究的目的是
 

(2)上述实验有三处不足,请指出并改正:
 
;②
 
;③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药物A对肝癌细胞作用效果的特点是(至少答2点)
 

(4)将上述表格数据绘制成曲线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已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现有一男性患甲病,而某地区中每100人中有一个患甲病的患者.求问该男性与该地区表现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孩子不患甲病的概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研究河豚毒素的致毒机理,研究者选用某种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如图甲)进行了分组实验及不同的处理(Ⅰ组:未加河豚毒素;Ⅱ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Ⅲ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10min).各组分别刺激神经元A,并测量神经元A与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结果如图乙.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Ⅰ组处理说明神经元兴奋时,膜内比膜外电位
 
(填“高”或“低”)70mV.微电极刺激神经元A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
 
的方式释放
 
,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
 
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无影响.从Ⅱ、Ⅲ组推断,神经元A和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可能是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阻遏了
 
内流,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幅度更大,其原因是
 
,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
 
作用.
(3)拔牙时疼痛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
 
形成痛觉.为减弱疼痛,医学上可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
 
类药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某些生理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用密闭装置对生长状态一致的玉米植株进行分组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编号1234
光照强度(lx)1000100010001000
温度(℃)10203040
开始时CO2的相对量5.05.05.05.0
12h后CO2的相对量4.53.51.92.0
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课题涉及到的无关变量有
 
等(至少列举2个).
(2)在以上研究过程中净光合作用量最大的是第
 
组,原因是:
 

(3)若将密闭装置放在黑暗中进行同样实验,发现12h后CO2的相对量均超过5.0,原因是
 

(4)玉米植株处于20℃的黑暗环境中12h后CO2的相对量是5.4,则第二组装置中植株光合作用固定CO2的相对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相关结构,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A、B处神经纤维内.请据图回答:
(1)在反射弧的组成中,结构③的名称为
 
,结构
 
(填数字序号)表示感受器.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在图的[
 
]
 
(括号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结构中,信号的传递是单一方向的,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
 

(3)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是
 
,电表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的问题.
一个常规饲养的某种动物M,种群中个体均为黑毛.该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M出现无毛性状,无毛M既有雌性也有雄性.(有毛与无毛基因用A、a表示)
(1)为确定无毛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可选择交配的M的亲本组合:
 
,从结果说明之:
 

(2)如果已知无毛基因为显性,有毛雌性M与偶然出现的无毛雄性M交配产仔多次,后代中无毛均为雌性,有毛均为雄性,此结果与题干中“无毛M既有雌性也有雄性”的结果是否矛盾,你的理由是:
 

(3)如果选择6组M交配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交配组合编号123456 
交配组合无毛有毛有毛无毛无毛有毛
有毛无毛有毛无毛有毛无毛
产仔次数6617466
子代小鼠数量(只)有毛
(♀+♂)
12
(6+6)
27
(14+13)
110
(56+54)
013
(6+7)
40
(21+19)
无毛
(♀+♂)
9
(3+3)
20
(10+10)
29
(14+15)
11
(6+5)
00
由上表判断,无毛基因的遗传方式为
 

(4)研究发现,无毛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请用表中数据联系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说明之
 

(5)与无毛基因相关的一密码子中的一个碱基被另一种碱基替代了,该突变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6)如果上述第2组M继续交配产仔,发现后代中出现一只白毛雄性个体,该雄性个体与第2组的子代有毛雌性个体交配,后代中雌性均为白毛,雄性均为黑毛.则白毛基因的遗传方式为
 
.上述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其中无毛个体的基因型为
 
.(黑毛与白毛基因用B、b表示)
(7)选择第1组组合继续交配多产仔,子代出现了卷毛个体.已知卷毛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选择第1组组合的子代中卷毛个体与直毛个体交配多产仔,后代中没有出现卷毛,结果是直毛为
3
4
,无毛为
1
4
.判断控制有毛、无毛与直毛、卷毛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
 
定律,你的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