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关于人精子、卵子发生的区别,不正确的是(  )
A.初级精母细胞、卵母细胞的形成时间
B.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C.MⅠ和MⅡ的时间连续性
D.成熟生殖细胞是否经过变形

分析 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发生的不同点:
(1)精子的减数两次分裂是连续的,场所唯一(MⅠ和MⅡ的场所都是睾丸);而卵子的两次分裂是不连续的,场所不唯一.(MⅠ场所在卵巢,MⅡ场所在输卵管中)
(2)精子和卵子发生的时间不同:精子的发生是从初情期一直到生殖机能衰退;多数哺乳动物卵子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贮备是胎儿出生前完成的;MⅠ是在雌性动物排卵前后完成的,MⅡ是在受精过程中完成的;
(3)精子的形成过程需要变形;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需要变形.

解答 解:A、初级精母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的形成时间不同,A正确;
B、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都是体细胞的一半,B错误;
C、精子形成过程中,MI和MII在时间上是连续的,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MI和MII在时间上不是连续的,C正确;
D、精子的形成过程需要变形,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需要变形,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要求考生识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掌握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选取某种植物中的两个纯合品系抗病弧形叶和不抗病卵形叶做亲本进行杂交,F1的表现型为抗病卵形叶,F1自交,F2中出现四种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抗病卵形叶:抗病弧形叶:不抗病卵形叶:不抗病弧形叶=5:3:3:1.研究发现,在排除了交叉互换和突变的前提下,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某类同时含两个显性基因的配子死亡.控制是否抗病的基因用 A、a表示,控制叶型的基因用B、b表示,请回答:
(1)根据F1和F2中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能不能判断上述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不能(填“能”或“不能”).
(2)请用上述出现的个体为材料设计实验,探究同时含两个显性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死亡配子的类别.①杂交组合:F1(母本)×不抗病弧形叶(父本)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子代中出现抗病卵形叶:不抗病卵形叶:不抗病弧形叶=1:1:1,说明含两个显性基因使雌配子致死.
若子代中出现抗病卵形叶:抗病弧形叶:不抗病卵形叶:不抗病弧形叶=1:1:1:1,说明含两个显性基因使雄配子致死.
②杂交组合:F1(父本)×不抗病弧形叶(母本)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中出现抗病弧形叶:不抗病卵形叶:不抗病弧形叶=1:1:1,说明含两个显性基因使雄配子致死.
若子代中出现抗病卵形叶:抗病弧形叶:不抗病卵形叶:不抗病弧形叶=1:1:1:1,说明含两个显性基因使雌配子致死.(写出杂交组合并指出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3)若同时含两个显性基因的死亡配子为卵细胞,简述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材料,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抗病卵形叶植株的过程取AaBb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用相应病原体感染卵形叶植株,保留抗病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表示人体内两种调节系统的部分结构或关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若“+”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则图甲中a细胞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①处的激素名称为甲状腺激素,作用为-(用“+”或“-”表示).
(2)若乙图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
①A代表反射弧的效应器,刺激图中的X、Y位点,可产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Z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化学信号.
②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表,给予X点和Y点各一个适宜强刺激,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的次数分别为0次和2次.
③已知某种药物可以阻断反射活动,为探究其作用机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药物放在Z点,刺激Y点,发现电流表发生偏转,而效应器无反应.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这种药物是通过阻断突触处的信号传递起作用的.另一同学对此实验作了相应的补充,使之更严密.你认为他的补充意见应该是将药物放在X点,刺激Y点,观察效应器的反应.
(3)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变化)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图丙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①精神因素能使T细胞活性下降,导致机体生成抗体能力降低的原因是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且(识别)呈递抗原的能力降低,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使抗体的生成量减少.
②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③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通过信息分子经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例如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就是通过此途径实现的.
(4)某同学认为一种植物(N植物)的提取液对SARS病毒有抑制作用,他以小白鼠为研究材料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证明.
实验步骤:①选择一只健康的小白鼠,让小白鼠感染SARS病毒.
②在喂养小白鼠的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N植物提取液,观察小白鼠是否出现患病症状.
我们认为该同学的实验存在明显的不科学之处,请指出两点:
ⅰ没有对照实验;
ⅱ用于实验的小白鼠数量太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Na+-K+泵是一种常见的载体,也是能催化ATP水解的酶.这种泵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由此可知(  )
A.该载体不一定能催化ATP水解,但一定能促进物质的运转
B.Na+和K+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方式分别是主动转运和协助扩散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Na+和K+通过Na+-K+泵跨膜运输的方式相同
D.Na+-K+泵对维持动物细胞的渗透压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衰老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B.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C.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细胞癌变是细胞没有进行细胞分化
D.细胞凋亡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有利于抵御外界干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有利于有氧呼吸
B.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C.线粒体可被健那绿染成灰绿色
D.人体细胞产生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根据杂交试验结果分析,家兔毛色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将纯合灰毛雌家兔与纯合白毛雄家兔杂交,F1都是灰毛.若用F1中所有雌家兔与亲代白毛雄家兔回交,子代中白毛:灰毛为3:1.请回答:
(1)亲本中白毛兔的基因型为aabb (若两对等位基因用Aa、Bb表示),回交子代中,白毛个体的基因型有3种.
(2)若让回交子代中的灰毛个体间随机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毛:白毛=9:7,其中白毛个体中纯合子占$\frac{3}{7}$.
(3)若亲本中一只白毛家兔的染色体上整合了两个荧光蛋白基因,分别是G和R.单独带有G、R基因的精子能分别呈现绿色、红色荧光,同时带有G、R基因的精子能呈现绿色和红色荧光叠加.请根据该家兔产生精子的性状及比例,判断G、R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不考虑突变)
①若精子呈现绿色荧光25%、红色荧光25%、绿色、红色荧光叠加25%、无荧光25%,则可推断G、R基因位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精子呈现绿色荧光4%、红色荧光4%、绿色、红色荧光叠加46%、无荧光46%,则可推断G、R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精子呈现绿色荧光46%、红色荧光46%、绿色、红色荧光叠加4%、无荧光4%,则可推断G、R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相同位置、不同位置)上.
(4)以上③中红绿荧光叠加和无荧光的精子共占8%,这两类精子形成原因是在某些初级精母细胞中发生了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这一变异的初级精母细胞占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冬天,同学们从温暖的教室里出来到操场上跑操,由于教室内外温度很大,机体需经过一系列调节活动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可引起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沿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减少皮肤的散热量(热量散失).在此调节过程中,由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传出神经调控的效应器除了上述的毛细血管外,还主要有汗腺、骨骼肌、肝脏(答出两项即可).
(2)刚到寒冷的环境时,甲状腺直接在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分泌活动增强.调查发现,学生在寒冷的室外比温暖的室内的“精气神”要大,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关系的角度可以判断甲状腺激素
还有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功能.
(3)由于室内外温差很大,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同学们的身体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即使是在夏季,医生也建议,在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之后最好不要立即到温度很低的空调间“乘凉”,其主要依据是低温环境的刺激,使机体产热作用增强、毛细血管收缩、出汗减少,最终导致机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基本定律
B.萨顿--用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伴性遗传定律
C.艾弗里--用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