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已知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问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I过程培育植物体A主要应用了植物细胞全能性原理.在植株上,番茄的韧皮部细胞通常无法分裂、分化形成完整植株,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2)用红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Ⅲ实验,则植物体C的基因型有YYmm或Yymm或yymm.植物花粉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一定高度不育吗?为什么?不一定,若亲本是四倍体,则离体花粉培育出的植株具同源染色体,可正常形成配子,是可育的
(3)在图中Ⅳ过程中,第一步需先用处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4)若现有甲、乙两个烟草品种(2n=48),其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光照强度大于800勒克斯时,都不能生长,这是由于它们中的一对隐性纯合基因(aa或bb)作用的结果.取甲乙两品种的花粉分别培养成植株,将它们的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并将两者相混,使之融合,诱导产生细胞团.然后,放到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培养,结果有的细胞团不能分化,有的能分化发育成植株.在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培养,能分化的细胞团的基因型是AaBb.该植株自交后代中,在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出现不能生长的植株的概率是$\frac{7}{16}$.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Ⅰ、Ⅱ、Ⅲ、Ⅳ分别为植物组织培养、单倍体育种、植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 解:(1)Ⅰ中高度分化的番茄韧皮细胞经脱分化、再分化形成幼苗A,长成植株A,属于植物组织培养,其理论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植株上,番茄的韧皮部细胞通常无法分裂、分化形成完整植株,原因是基因已选择性表达.
(2)Ⅱ中花粉经组织培养直接长成的幼苗是单倍体,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纯合的植物体B,该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植物C是基因型为Yymm的花粉经过花粉两两融合后形成的细胞A后,以组织培养方式得到的.依据基因分离定律可知,亲本为Yymm的植物的花粉基因型为Ym或ym.这样融合细胞A可能是Ym与Ym的花粉融合得到,也可能是ym与ym的花粉融合得到,还可能是Ym与ym的花粉融合得到.即融合细胞A的基因型可能是YYmm、yymm、Yymm.组织培养得到的植物体C是细胞A全能性的体现,故植物体C的基因型取决于细胞A.所以植物C的基因型是Yymm或yymm或Yymm.植物花粉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不一定是高度不育的,若亲本是四倍体,则离体花粉培育出的植株具同源染色体,可正常形成配子,是可育的.
(3)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特点,要去除植物细胞壁则必定要使用纤维素酶与果胶酶.
(4)融合细胞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其中aaBB、AAbb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培养不能分化,AaBb能分化.该花粉中的染色体数目均24,融合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8,基因型为AaBb.该植株自交后代中能正常生长植株(A_B_)的概率为$\frac{9}{16}$,不能正常生长植株的概率为$\frac{7}{16}$.
故答案为:
(1)植物细胞全能性       基因选择性表达
(2)YYmm或Yymm或yymm   不一定,若亲本是四倍体,则离体花粉培育出的植株具同源染色体,可正常形成配子,是可育的
(3)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4)AaBb       $\frac{7}{16}$

点评 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武邑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Ⅰ中,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用,需至少穿过12层磷脂分子

B.图Ⅰ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图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激素Y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长期以来,优良种畜的繁殖速度始终是限制畜牧养殖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技术为优良种畜的快速繁殖带来了无限生机,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试管牛和克隆羊的培育过程中都必须用到的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答两种技术).
(2)和受精有关的过程有:①释放第二极体;②顶体反应;③穿越透明带;④雌、雄原核的形成;⑤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
其正确的顺序为③④②⑤⑥①(填序号).
(3)从哺乳动物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细胞,称为ES或EK细胞.这类细胞的形态特征有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4)试管牛的性别为雌性或雄性(不能确定),克隆羊多利的性状和白面绵羊(黑面绵羊/白面绵羊)最接近.
(5)超数排卵技术的处理措施是对供体母牛注射促性腺激素;冲卵实质上是用特定装置,将供体母牛子宫内的(早期)胚胎冲洗出来.
(6)从A到E中,适宜于牛的胚胎移植时期有DE(填字母).
(7)动物的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且生理状态与供体相同的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叫做胚胎移植.用某染料鉴定胚胎细胞是否为活细胞时,发现活胚胎细胞不能被染色,其原因是活细胞膜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透过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导致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呈现不同效果的因素不包括(  )
A.生长素的浓度B.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
C.植物器官的种类D.植物接受日照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lNl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l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开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
B.T细胞只对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起作用不参与该免疫反应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再遇到这种病毒时直接吞噬使其裂解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作用的第一步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识别(信息传递)功能.
(2)被激活的“激素-受体复合物”能引起内质网释放Ca2+,Ca2+促使细胞内的H+以主动运输
1的方式运往细胞外,增加了细胞壁的延展性,使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减小,导致细胞吸水、体积增大而发生不可逆增长.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液泡.实验发现,细胞在持续生长过程中,细胞壁的厚度能基本保持不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
高尔基体(填细胞器)为细胞壁添加了新的成分.
(3)此外,Ca2+还能激活细胞中的转录因子,它进入细胞核后,能引起RNA聚合酶催化mRNA的合成.
(4)生长素促进根系生长的最适宜浓度要比茎低得多,稍高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了根的伸长,这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5)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以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线增加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生长素氧化为3-亚甲基氧代吲哚,而后者没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现在提供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的小麦幼苗若干作为实验材料,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以验证紫外线抑制植物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
步骤1:将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
步骤2:给予甲组适宜的可见光光照,给予乙组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光照.
步骤3:观察两组幼苗高度(生长状况和高度)并测量植株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含量的含量.
预测实验结果:甲组植物生长高于乙组,甲组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含量少于乙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造血干细胞产生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T淋巴细胞
B.抗体、淋巴因子、血红蛋白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在细胞免疫中,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直接消灭抗原
D.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将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B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都是由C、H、O3种元素组成的B.多数糖类分子中H:0=2:1
C.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D.凡是有甜味的物质都是糖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图甲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代谢过程图,a和b为不同气体,①一⑥为不同过程,图乙为该细胞光照强度和温度与二氧化碳变化量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结构I产生a物质是通过光合作用(填过程名称)来实现的,该过程同时将光能经ATP转变为葡萄糖(填具体物质)中的稳定化学能.
(2)图甲中a物质生成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b物质参与反应的过程中碳原子转移的途径是CO2→C3→(CH2O).
(3)图甲的结构Ⅱ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填过程名称),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4)图乙中的C点对应图甲中的过程有③④(填数字符号),A点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为温度和光照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