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进行着相互选择,实现共同进化 | |
B. | 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导致基因库变化的原因 | |
C. | 从分子水平上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 | |
D. |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解:A、狼捕食生存能力相对较弱的鹿,而生存能力相对较强的鹿能够生存下来;生存能力相对较强的狼捕食能力强,生存能力相对较弱的狼捕食能力弱,容易被淘汰.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进行着相互选择,实现共同进化,A正确;
B、导致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基因突变重组、自然选择、遗传漂变迁移等.因此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种群中全部基因组成基因库,特定基因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就是基因频率.所以基因频率改变,使得基因库也随之变化,B正确;
C、从分子水平上看,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着生物性状表现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C错误;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观察物镜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⑤组合 | |
B. |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 |
C. | 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 |
D. | 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GH线段所代表的酶其最适温度在DE范围内 | |
B. | FI和GI线段可用来体现胃蛋白酶的作用特点 | |
C. | 影响某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酶的数量和底物浓度 | |
D. | GH、GI线段所代表的某酶酶促反应速率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温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2比较说明了“顶端优势”形成的原因是:顶芽能产生生长素,并抑制侧芽的生长 | |
B. | 图3中根向地、茎负地生长,均说明了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具有两重性 | |
C. | 图4表示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除草的原理,则①、②分别代表双子叶杂草和单子叶农作物,且施用的最佳浓度是C点所对应的浓度 | |
D. | 图5中,若背光侧的浓度是M,则向光侧的浓度为(m,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使用高倍显微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藓类植物的叶片大,在高倍显微镜下易找到,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若目镜放大倍数是10,物镜放大倍数是40,被观察的细胞面积放大400倍
C.换用高倍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