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自然生态系统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太阳能
B. 土壤微生物都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 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 菟丝子等寄生植物不属于生产者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 、 四类。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 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
(3)示意图A和B中, 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 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 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株和细胞系的特点分别是( )
A.遗传物质未改变,可以无限传代;遗传物质未改变,不可无限传代
B.遗传物质改变,不可无限传代;遗传物质未改变,不可无限传代
C.遗传物质未改变,不可无限传代;遗传物质改变,且有癌变特点,可以无限传代
D.遗传物质改变,且有癌变特点,可以无限传代;遗传物质未改变,不可无限传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高等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主要是指( )
A.通过薄壁细胞的运输过程
B.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的运输方向
C.需能的主动运输方式
D.1~2.4m/h的运输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
(1)图2中曲线甲代表________, Q点对应时刻细胞不再吸收物质分子,此时,限制物质进入细胞的因素是________。
(2)已知某海洋生物的细胞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60和0.14,而海水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29和0.38(浓度单位均为mol/L),由此可知该细胞能主动地________(吸收/排出)物质X,可用图1中的________(A.B.c…)表示。
(3)B代表 。
(4)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 。
(5)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
(6)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
(7)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
(8)图A.B.C表示的是物质运输的三种方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A是自由扩散 B.图B运输速度的限制因素是能量
C.图C是主动运输 D.图C细胞内物质浓度不断升高,说明该物质进行逆浓度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研究发现Na+、K+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人工质膜(如图).但如果在人工质膜中插入缬氨霉素(由12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后,可使K+的运输速率提高100000倍,但它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
B.载体蛋白能极大地提高运输速率
C.K+通过人工质膜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主动转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运输方式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
B. 该运输方式可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物质
C. 该运输方式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D. 根吸收矿质离子属于该运输方式,而海水鱼的鳃向体外排盐不属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是研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结果,请据图分析并回答:(Lx:勒克斯,光照强度的单位)
(1)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反应的场所是 ,常用 提取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
(2)am段该农作物 (填写“有”或者“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3)图中mn段和bd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分别是 和 。
(4)若将该农作物放置于a点条件下6h,再移入c点条件下________h,实验前后植物的有机物含量不变
(5)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叶绿体中的[H]含量相对稳定,若在图中a点时突然停止供给CO2,能表示之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H]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