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PCR技术: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2、稀释涂布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解答 解:(1)PCR的反应过程包括变性、复性和延伸三步.整个PCR反应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前者由PCR仪自动控制,后者需靠缓冲液来维持.
(2)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一般包括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如培养基中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氮源和碳源.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3)由图可知,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图中菌落分布不均匀,由此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涂布不均匀.
故答案为:
(1)变性、复性和延伸 缓冲液
(2)氮源 碳源 水 无机盐 高压蒸汽灭菌
(3)稀释涂布平板法 涂布不均匀
点评 本图结合图解,考查PCR技术、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PCR技术的原理、条件及过程等基础知识;识记培养基的成分及接种微生物的方法,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留居在A地区的甲种群基因库将保持稳定不变 | |
B. | 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障碍这一条件 | |
C. | t1时B、C两地区的种群遗传上的差异不可能是遗传漂变造成的 | |
D. | 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乙、丙是能适应各自环境的新物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乙属于诱变得到的染色体变异个体 | |
B. | 通过②筛选时,含异常染色体的个体均为雌性 | |
C. | F1中有$\frac{1}{2}$果蝇的细胞含有异常染色体 | |
D. | F1中雌雄个体的体色理论上均为灰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①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的速度随消化道内甘油浓度变化的情况 | |
B. | 图②可以表示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 | |
C. | 图②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度随消化道内葡萄糖浓度变化的情况 | |
D. | 图③表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速度随细胞内O2浓度变化的情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基因丢失属于基因突变中的缺失 | |
B. | b基因和c基因位置发生交换属于易位 | |
C. | a、b、c三个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表达结果可能不同 | |
D. | 一个基因只能控制生物体的一种性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乙的来源只有甲细胞,由甲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与淋巴因子作用分裂分化形成 | |
B. | 与细胞丙相比,细胞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 | |
C. | 抗原-抗体被细胞丙胞吞后,消化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利用 | |
D. | 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中,细胞甲、乙、丙都能进行增殖分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