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右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前后,淀粉溶液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还原糖的结果。请据此分析,改变下列哪种因素才能获得改变后的结果
A.温度 B.pH C.淀粉溶液量 D.唾液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高二上入学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CO2
C.ADP+Pi+能量→ATP
D.H2O→[H]+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二文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二文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可用于果实催熟 B. 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萌发
C. 细胞分裂素用于蔬菜保鲜 D. 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子果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稽阳高三10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小题
(一)为了增强秸秆发酵效果,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请回答有关的问题:
(1)纤维素是植物多糖,它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是
A.能源物质 B.储能物质
C.结构组成成分 D.将不同的细胞粘连在一起
该菌株在生态系统中能促进 循环。
(2)用 培养基来鉴定和分离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在将培养基转移到三角瓶或试管中时必须用 ,以防止培养基沾到三角瓶壁或试管壁上。为了测定纤维素酶髙产菌株的数量可以用 法在培养基上进行测定。
(3)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了几株有透明圈的菌落。透明圈的大小与纤维素酶的 有关。
(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突变的IPA1基因转入水稻细胞中从而获得某水稻新品种。
(1)培育该转基因水稻新品种的核心是构建 。该过程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 。
本实验中常用CaCl2处理土壤农杆菌其目的是,增加其 的通透性,便于重组质粒的导入。
(2)在含目的基因的水稻细胞培育成植株过程中可以将含有愈伤组织的培养物放在摇床上, 通过 培养分散成单细胞。在该水稻的培养过程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配制只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倒在灭菌试管中凝固成半固体
B.从灭菌的根、茎或叶上切取一些小组织块,进行培养
C.这种单细胞具有细胞质丰富、液泡大、 细胞核大的特征
D.水稻体细胞与这种单细胞的全能性表达程度大不相同
(3)利用水稻细胞制备原生质体时,需在0.5〜0.6mol/L的甘露醇溶液中进行处理,该溶液浓度与水稻细胞中的 浓度相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稽阳高三10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基因型为MM的雌性动物,其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过程中某个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
B.该细胞分裂后最终形成2种类型的卵细胞
C.细胞中的M和m可能是MI期交叉互换导致
D.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稽阳高三10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糖类的水解产物中,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的是
A. 纤维素 B. 糖元 C. 麦芽糖 D. 蔗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三10月学情调查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从某二倍体动物精巢中提取了一些细胞(无突变发生),根据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分为三组如右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组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之比一定为1:1
B.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不含同源染色体
C.乙组细胞都在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
D.丙组细胞的子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