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细胞⑤为靶细胞 | B. | 细胞②也能参与细胞免疫 | ||
C. | 细胞①~⑤均能识别抗原 | D. | 过程VI产生的物质是淋巴因子 |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体液免疫图解,其中细胞①为吞噬细胞;细胞②为T细胞;细胞③为B细胞;细胞④为记忆B细胞;细胞⑤为浆细胞;物质为抗体.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解答 解:A、细胞⑤表示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A错误;
B、细胞②是T细胞,也能参与细胞免疫,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B正确;
C、细胞⑤为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但没有识别抗原的功能,C错误;
D、细胞⑤表示浆细胞,所以过程VI产生的物质是抗体,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结合体液免疫过程图解,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或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中写字母,在 上写名称.)
(1)图中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血液中的氧进入细胞的途径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 ,但机体能通过体液和 的共同调节,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3)用图中字母与箭头表示内环境中物质交换的方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男性人群中色盲的发病率为p,则女性人群中色盲的发病率为P2 | |
B. | 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率较低,一般表现为家族聚集现象 | |
C. | 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发病率高的人群中随机取样 | |
D. | 先天性聋哑和猫叫综合征都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遗传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鉴定对象 | 试剂 | 颜色 | 水浴加热 |
A | 淀粉 | 碘液 | 蓝色 | 不需要 |
B |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 砖红色 | 需要 |
C |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紫色 | 需要 |
D | 脂肪 | 苏丹Ⅳ染液 | 红色 | 不需要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不都是细菌 | |
B. | 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 | |
C.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的过程 | |
D. |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没有关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GP | X | R | |
甲 | 12.6 | 2.9 | 9.7 |
乙 | 838.2 | 166.0 | 672.2 |
丙 | 0.9 | 0.4 | 0.5 |
丁 | 105.0 | 38.8 | 66.2 |
分解者 | 184.5 | 23.8 | 160.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某种群中新产生的等位基因的频率一定逐渐增大 | |
B. | 若某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则该种群一定发生进化 | |
C. | 生物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一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 | |
D. | 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吞噬细胞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 |
B. | 吞噬细胞将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 |
C. |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除产生血细胞外,也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 | |
D. | 人患流感病愈合后还会再次患流感,原因是机体内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