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研究发现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使Na+逆浓度梯度进入液泡,从而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液泡膜与细胞膜构成了原生质层
B.该载体蛋白数量增多有助于提高该种植物的耐盐性
C.Na+进入液泡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的扩散只能单向进行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题中指出“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这完全符合主动运输的特点,从而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是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而适应盐碱环境.

解答 解:A、液泡膜、细胞膜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了原生质层,A错误;
B、由于该载体蛋白能使Na+逆浓度梯度进入液泡,所以该载体蛋白数量增多,液泡内Na+浓度增大,有利于吸水,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B正确;
C、细胞的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逆浓度运输Na+,说明Na+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错误;
D、液泡膜上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进行的,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盐运输的方式及对细胞的作用,意在利用新情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活动中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D.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轻轻震荡试管再取培养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为对某一家族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调查后得到的系谱图,调查还发现I-4的家庭中没有乙病史.试回答III-2与III-3婚配,其后代(U)为患病男孩的可能性为(  )
A.$\frac{1}{24}$B.$\frac{21}{96}$C.$\frac{25}{32}$D.$\frac{7}{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有许多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要调查群体发病率较低的单基因遗传病
B.调查的人群基数要大,基数不能太小
C.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D.要调查患者至少三代之内的所有家庭成员的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资料显示,近十年来,PCR技术(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成为分子生物实验的一种常规手段,如图所示,在很短的时间内,在试管中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分子生物实验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请据图回答:

(1)加热至94℃的目的是使DNA样品的氢键断裂,这一过程在生物体细胞内是通过解旋酶的作用来完成的.通过分析得出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C=G,这个事实说明DNA分子的合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PCR技术能把某一DNA片段进行扩增,是依据什么原理?DNA的半保留复制.
(3)在以DNA为模板,延伸引物合成双链DNA时,需要一种特殊的酶是Taq酶.
(4)通过PCR技术使DNA分子大量复制时,若将一个用15N标记的模板DNA分子(第一代)放入试管中,以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到第五代时,含15N标记的DNA分子单链数占全部DNA总单链数的比例为$\frac{1}{16}$.
(5)PCR技术不仅为遗传病的诊断带来了便利,而且改进了检测细菌和病毒的方法.若要检测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你认为可以用PCR扩增血液中的D
A.白细胞DNA     B.病毒蛋白质    C.血浆抗体     D.病毒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利用小麦(6N=42)、大麦(2N=14)为材料,在25℃恒温条件下培养并观察其根尖细胞分裂周期及各分裂时期的细胞频率,结果如表.请据表分析并回答:
植物的种类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分裂期(h)细胞周期(h)
小麦67.3010.209.1013.401.214.0
大麦65.1012.109.3013.501.010.4
(1)制作根尖临时装片的过程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用箭头和文字表示).该过程需对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染色,下列染色的试剂中不可选择的是B.
A.苯酚品红染液  B.苏丹Ⅲ
C.龙胆紫溶液  D.醋酸洋红溶液
(2)每种植物取4个根尖,每个根尖装片选取处于分裂期(或分裂相)较多的3个视野,统计其细胞数,进而计算出各个分裂时期占分裂期的细胞频率.实验时需选取多个根尖及视野以进行多次取样(测量),求平均值,从而减少实验误差.
(3)利用高倍镜观察大麦根尖细胞染色体形态特征和数目时,应选择具有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等特征的细胞进行观察.经鉴别发现大麦细胞中有7种形态大小不同的染色体,则大麦根尖细胞中可观察到某种特定形态大小的染色体最多有4条.观察比较发现两种植物根尖临时装片视野中处于前期的细胞数相对较多的是小麦.
(4)请在相应坐标图(如图)中,画出小麦分裂期细胞内一条染色体的DNA数目变化曲线.

(5)实验人员认为“相对于小麦而言,大麦的根尖细胞更适宜作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其最可能的理由是细胞周期较短,分裂期相对比例较长,便于观察到细胞分裂相(或染色体数目较少,便于高倍镜下的观察和辨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产生新基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
C.有性生殖的出现,推动了生物进化、增强了生物的变异
D.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下丘脑的功能涉及摄食行为、饮水行为、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等多方面.请回答:
(1)蝙蝠昼伏夜出的习性与下丘脑控制生物节律的功能有关.
(2)人体内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是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
(3)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会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并合成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同时,下丘脑还可将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感.
(4)当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会刺激机体分泌甲状腺激素等激素,进而通过提高细胞代谢速率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发酵时间.
(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好氧菌.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延长发酵时间继续进行实验.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肽和氨基酸,脂肪转变为甘油和脂肪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