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下列针对基因突变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C.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D.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

分析 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体细胞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子代,生殖细胞突变一般可以遗传给子代.
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解答 解: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正确;
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向的,B错误;
C、基因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能遗传给后代;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遗传给后代,C错误;
D、基因突变发生在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突变的特点发生的时间、基因突变的结果和在进化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是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乙可能是下列哪种细胞?A
A.玉米的叶肉细胞    B.酵母菌   C.蓝藻   D.洋葱根根的分生区
(2)图丙中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组成细胞膜的物质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3)图丙能将分泌物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体现了其具有的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4)细胞作为一个生命系统,其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若图中的B是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供给细胞合成分泌蛋白,在培养乳腺细胞过程中,测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丁所示,戊图表示在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一些细胞结构膜面积的变化,则d、e、f表示的细胞结构依次分别是: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
(5)从公牛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牛乙的去核的卵细胞中,融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将胚胎植入母牛丙的子宫内,出生的小牛的各种性状和性别,大多像甲.这也说明生物的性状主要受细胞核基因的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果蝇的两对相对性状灰身与黑身、小翅与长翅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实验小组做了以下两组实验:
实验一P母本纯合灰身小翅F1雌性:灰身长翅F1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2
父本纯合黑身长翅雄性:灰身小翅
实验二P母本纯合黑身长翅F1雌性:灰身长翅F1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2
父本纯合灰身小翅雄性:灰身长翅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作答:
(1)已知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有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判断依据是两组实验所得F1中无论雌雄均为灰身,与性别无关.
(2)实验一的F2果蝇共有12种基因型,其中灰身长翅果蝇所占比例为$\frac{3}{8}$.
(3)对F1果蝇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某只雌果蝇控制体色的基因所在染色体有三条.欲检测其控制体色的基因组成中显性基因的个数,进行了测交实验(假设其产生的配子均为可育配子,且后代均存活).
若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则其基因组成中含一个显性基因;
若后代表现型比例为5:1,则其基因组成中含两个显性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某同学在参加校运会田径比赛过程中,意外造成右侧下肢受伤.受伤后出现运动障碍,但有感觉.如图是人体反射弧示意图,该同学受损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A.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和神经中枢
C.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D.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处理洋葱根尖后会引起成熟区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B.在观察低温处理的洋葱根尖装片时,通过一个细胞可以看到染色体的变化情况
C.低温处理和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材料的原理是相同的
D.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细胞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没有核膜,但有染色体
B.细胞分化导致细胞的遗传物质出现差异
C.动物细胞没有大液泡,不能发送渗透作用
D.细胞膜和内质网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藜是一种耐旱且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耐寒性可变的植物,为了初步研究其耐旱性的分子机理,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
若干抗旱的藜种子,培养液,一定量的浓度分别为5%、10%、20%(m/V)PEG(无毒性聚乙二醇),石英砂和塑料盒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选取若干抗旱的藜种子,消毒、洗净后放入盛有培养液和石英砂的塑料盒中,在室温下培养至藜幼苗长出3-4叶.
步骤二,选取数量相等且长势相同的藜幼苗分别放入含有等量的5%、10%、20%(m/V)PEG和蒸馏水培养液继续培养(不考虑培养过程中培养液浓度变化).
步骤三,在第0、1、3、5、7天分别取相同部位、大小相同且数量相等的叶片,洗净、吸干,测量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产生量.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述实验步骤二和三中的操作补全.
(2)20%PEG处理组7d的数据偏差明显,应以重复该实验确定此结果的准确性.若经证明结果准确,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浓度过高植物缺水严重,影响了可溶性蛋白的合成.
(3)根据实验藜耐旱的机理可能是干旱诱导蛋白质基因的表达,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提高细胞渗透压以增强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耐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科学研究发现细胞膜是可以流动的--即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不是静止的.为探究温度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这两个细胞在37℃条件下融合,发现40min后,融合细胞膜上的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均匀相间分布.
(1)该探究实验的设计不严密,请对不严密之处作出补充;再次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并分成两组,然后让两组分别在10℃和40℃条件下融合,观察并记录细胞膜上的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均匀镶嵌分布的时间.
(2)实验预测及相应结论(在你纠正的基础上进行)(注:①②③④中填写<、>或=)
实验预测内容项目(一)(二)(三)
40℃条件下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①<40min>40min③=40min
10℃条件下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②>40min<40min④=40min
相应结论升高温度,细胞膜流动性增强升高温度,细胞膜流动性减慢减弱温度变化对细胞膜的流动性不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海南中学高三第九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六倍体的普通小麦体细胞含42条染色体,用紫外线处理小麦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锈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B.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最多时含42条染色体

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紫外线诱发的突变,决定了小麦向抗病的方向进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