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对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各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对应丁图中的CD段,丙图对应丁图中的BC段
B.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都有2个染色体组
C.甲图可能是卵原细胞的增殖
D.乙图细胞能发生基因重组,分裂后会产生一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

分析 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
分析丙图: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分析丁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解答 解:A、甲图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并移向细胞两极,对应于丁图的CD段;乙图细胞中着丝点没有分裂,对应于丁图的BC段,A错误;
B、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含量加倍,染色体组数也加倍,甲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乙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正常体细胞相同,含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
C、卵原细胞的增殖为有丝分裂,甲图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可能是卵原细胞的增殖,C正确;
D、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图细胞能发生基因重组,乙图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后会产生一个极体和一个次级卵细胞,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曲线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再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对右图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25℃时光合速率最大B.35℃时呼吸速率最大
C.32℃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D.35℃时仍能积累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图1为某植物所在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图2表示该植物在温度为A时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气体的变化情况,图3为25℃时,a、b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乙丙段植物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甲、乙、丙、丁中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是乙和丙,对应图2中的c(用a、b、c、d表示)点.
(2)图3中,对于b植物,假如白天和黑夜各12小时,平均光照强度在Xklx上植物才能生长.对于a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为25℃和30℃.若使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图中P、M点移动方向为:P右移.
(3)要测得植物在温度为A、光照强度为d时的真正光合速率,至少需要设计两组实验:一组将植物置于黑暗或遮光条件下,测得呼吸作用速率,可在装置中放置NaOH溶液,导致装置压强变化的原因是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另一组将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置于温度为A、光照强度为d的密闭环境中,可在装置中放置NaHCO3溶液或CO2缓冲溶液,所测得数值为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与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差值.
(4)该植物细胞吸收18O2,放射性元素能(选填“能”或“不能”)出现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已知一株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经过花粉离体培养,再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n株玉米幼苗,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数为(  )
A.$\frac{n}{16}$B.$\frac{n}{9}$C.$\frac{n}{6}$D.$\frac{n}{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发光现象普遍存在,生物通过细胞的生化反应而发光,请设计实验探究萤火虫的荧光素发光时间与ATP浓度的关系.
(1)实验材料:萤火虫的发光器冻干粉(发光器活组织低温干燥下研磨的粉末),ATP制剂,蒸馏水,大小相同的小烧杯和试管若干,标签纸若干,暗盒和秒表等其他必需材料.
(2)实验目的:要探究萤火虫的发光强度与ATP浓度的关系.
(3)实验原理:荧光素+氧气+ATP$\stackrel{荧光素酶}{→}$氧化态荧光素+ADP+Pi+光能(释放荧光).
(4)实验步骤:
①配制不同浓度的ATP,溶液置于小烧杯中,贴上标签;
②将发光器冻干粉分成若干等份,分别放入试管,贴上标签;
③分别(填“分别”或“同时”)在每支试管中加人等量不同浓度的ATP溶液;
④观察和测试发光情况,并记录.
(5)结果预测:如果荧光强度与ATP浓度呈正相关,说明随ATP溶液浓度与发光强度成正相关,故答题时可写随ATP溶液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强,否则相反,如果发光现象没有变化,则说明荧光强度与ATP浓度无关..
(6)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随ATP溶液浓度升高而逐荧光强度渐增强.,理由是萤火虫发光是ATP释放的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吕梁学院附属高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淄博淄川一中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图为某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①~⑥表示相关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

(1)从结构上分析,该细胞属于真核细胞,是因为它具有[③] ________。

(2)所有生物膜都以_______________作为基本骨架,该细胞中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名称是________ 。

(3)将洋葱叶肉细胞置于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将会发生________现象,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_。

(4) 结构⑥是植物细胞进行________的场所,被喻为“养料制造车间”。

(5)若为动物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与其分泌物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⑤]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和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淄博淄川一中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临沂十八中高二下六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特异性的酶处理某一生物细胞的最外面部分,发现降解的产物主要是葡萄糖,进一步分离该细胞的某种细胞器进行分析,发现其含有尿嘧啶,据此推测,这种细胞器不可能完成的生化反应是(反应都在相关酶的催化下进行)

A.CO2+H2O (CH2O)+O2

B.丙氨酸+甘氨酸―→丙甘二肽+H2O

C.C3H4O3(丙酮酸)+H2O―→CO2+[H]+能量

D.C6H12O6 +O2―→CO2+H2O+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