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图A、B是某种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A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A细胞与B细胞各含有的染色单体数分别为0、8.A细胞中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该时期的重要特征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2)B细胞中染色体①与②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e→f阶段,染色体①上基因D与基因d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f→g阶段.
(3)若B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DA的子细胞,则同时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dA、da、da.
(4)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DdA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①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

分析 分析题图: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其中d点之前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而d点之后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

解答 解:(1)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A细胞与B细胞各含有的染色单体数分别为0、8.A细胞中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
(2)B细胞中染色体①与②属于同源染色体,其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C图的e→f阶段;染色体①上基因D与突变基因d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C图的f→g阶段.
(3)若B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DA的子细胞,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和染色体③移向了一极,进入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两个基因型为DA、dA精子,而染色体②和染色体④移向了另一极,进入另一次级精母细胞,形成两个基因型为da的精子,所以B细胞同时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dA、da、da.
(4)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DdA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①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
故答案为:
(1)有丝分裂后期       0    8   1:1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2)e→f       f→g
(3)dA、da、da
(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①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准确判断曲线图中个区段所代表的时期,在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青海省西宁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豌豆的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下表是豌豆的花色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请回答:

(1)由表中第______个组合实验可知______花为显性性状。

(2)表中第______个组合实验为测交实验。

(3)第三个组合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用A和a表示),子代所有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面是有关脂质的生物学功能,其中属于脂肪的是(  )
A.是细胞膜等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B.是储能分子,具有保温作用
C.构成生物体表面的保护层
D.具有生物活性,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分析下列事实,回答有关问题:
(1)事实一:在正常人的血浆中,NaHCO3的含量约为H2CO3含量的20倍.当血浆中的NaHCO3含量减少时,会形成酸中毒;当血浆中H2CO3含量减少时,则形成碱中毒.这表明某些无机盐有调节酸碱平衡的作用.
(2)事实二:在初生蝌蚪或幼小植物体内,当自由水的比例减小时,机体代谢强度降低;当自由水的比例增大时,机体代谢强度活跃.你对此的解释是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细胞内的许多生化反应是在水环境中进行的.
(3)事实三: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Ca2+是动物和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表明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事实四:人体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态却不同.如:心肌含水量约为79%而呈坚韧的形态,血液含水量约为82%,却川流不息.你对此的解释是心肌中多是结合水,血液中多是自由水.
(5)事实五:水母的含水量占99%,鱼类的含水量占83%,蛙体内的含水量是78%,哺乳动物体的含水量占65%,这表明在各种动物体内,水的含量最多.动物的含水量按照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这一顺序递减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青海省西宁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右图所示的过程中,正常情况下载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min或75℃下加热5~10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
(2)由上图可知,①⑥⑦⑧⑨是R基,该片段由5种单体组成,②③④⑤称为肽键,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4分子水;⑩叫做羧基.
(3)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D、B(用字母表示).
(2)图甲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含碳有机物、CO2
(3)乙图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2.46×108kJ.
(5)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frac{1}{4}$调整到$\frac{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2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6)土壤中包含的生物种类除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外,还有一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若要调查研究后者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两种.前者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图为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激素,随①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②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相互)接触,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信号(或信息)分子.
(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胞间连丝,其穿越了植物细胞的最外层,即细胞壁,该最外层由纤维素和果胶所组成,其功能是支持与保护细胞.
(4)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体现图中哪一种信息交流方式B(填英文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表示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①表示结构,②③表示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类囊体②表示三碳酸.
(2)光反应过程中,水在光下裂解产生H+、电子和氧气.碳反应生成的三碳糖大部分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蔗糖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
(3)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是暗反应反应,其能量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
(4)光合作用正常进行时,若光照突然减弱,则在短时间内ATP和NADPH生成量减少,叶绿体中RuBP的含量将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