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振荡后,将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用热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实验步骤不正确     ②温度设置不合理     ③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
A.有一项对B.有两项对C.三项均对D.三项均错

分析 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设置温度,再加入酶.由于每种酶的活性都有最适温度,在此温度下,其活性最高,偏离最适温度时,温度越低或者温度越高,其活性越小,而且温度过高会导致酶失活变性.斐林试剂检验需水浴加热,所以该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

解答 解:①为了控制单一变量,需要在淀粉和淀粉酶混合前,分别将淀粉和淀粉酶保温,保温一段时间后才能混合,混合后再置于相应的温度下保温,可见上述实验中步骤不正确,①正确;
②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5℃左右,应将三个温度中的35℃改为65℃,②正确;
③这个实验中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斐林试剂检验时需水浴加热,会干扰实验温度,③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酶活性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要求考生遵循实验设计的原则,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结合酶的特性和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对本实验的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属于考查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武邑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3月)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由甲、乙两种植物逐步培育出戊植株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⑴通过I过程培育出丙种植物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①方法一:将甲、乙两种植物杂交得到基因型为 的植株,并在幼苗期用 (化学物质)处理,从而获得基因型为bbDD 的丙种植物。

②方法二: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先取甲、乙两种植物的 ,利用

处理,获得具有活力的 ;然后用化学试剂 诱导融合、筛选出基因型为____的杂种细胞;接下来将该杂种细胞通过____技术培育出基因型为bbDD的

③上述方法二中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接下来将该西北通过技术培育出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此过程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和细胞膜具有

(2)由丙种植物经II过程培育成丁植株,发生变异的来源属于 ;将丁植物经III培育成戊植株的过程,在育种上称为

(3)通过图中所示育种过程 , (填能或否)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山西沂州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补考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B.可采用样方法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

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当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可先将培养液稀释后再计数

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滴加培养液,然后放置盖玻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哪项是生物细胞发生癌变的内在因素?(  )
A.辐射致癌B.化学致癌C.病毒致癌D.有关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是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纯合的水稻品种甲(DDRR)和乙(ddrr).请分析回答:

(1)在图A所示杂交过程中,F1基因型为DdRr,播种F1,长出的植株将会产生基因型为DR、Dr、dR、dr的花粉,将这些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后再用秋水仙素试剂处理,所得全部植株中能稳定遗传并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理论上占$\frac{1}{4}$,此育种方法与杂交育种相比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若将图A中F1与另一水稻品种丙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图B所示,由此判断丙的基因型是Ddrr.
(3)运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时,按照图A程序得到F2后,应通过人工选择的方式来逐代淘汰不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按照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这种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种群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某植物的一个体细胞如图所示.该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共获得n株幼苗,其中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有(  )
A.$\frac{n}{2}$株B.$\frac{n}{8}$株C.$\frac{n}{16}$株D.0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图1表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长度(bp即碱基对)和部分碱基序列,图2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现有MspⅠ、BamHⅠ、MboⅠ、SmaⅠ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以上四种限制酶切割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依次为C↓CGG、G↓GATCC、↓GATC、CCC↓GGG.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产生的末端是平末端,其产物长度为537bp、790bp、661bp.
(2)若图1中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T-A碱基对替换,那么基因D就突变为基因d.从杂合子分离出图1及其对应的DNA片段,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产物中共有4种不同DNA片段.
(3)若将图2中质粒和目的基因D通过同种限制酶处理后进行,形成重组质粒,那么应选用的限制酶是BamHI.在导入重组质粒后,为了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一般需要用添加抗生素B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人老龄化阶段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人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表中列出了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l、图2中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BamH IHind IIIEooR ISma I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1)一个图1所示的质粒分子经SmaⅠ切割前后,分别含有0、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2)若对图中质粒进行改造,插入的SmaⅠ酶切位点越多,质粒的热稳定性越高.
(3)用图中的质粒和外源DNA构建重组质粒,不能使用SrnaⅠ切割,原因是SmaⅠ会破坏质粒的抗性基因、外源DNA中的目的基因.
(4)与只使用EcoR I相比较,使用BamHⅠ和HindⅢ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质粒、外源DNA的优点在于可以防止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自身环化.
(5)为了获取重组质粒,将切割后的质粒与目的基因片段混合,并加入DNA连接酶.
(6)重组质粒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别和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
(7)为了从cDNA文库中分离获取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将重组质粒导入丧失吸收蔗糖能力的大肠杆菌突变体,然后在蔗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培养,以完成目的基因表达的初步检测.
(8)基因工程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