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6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般在幼果生长时期,含量最低的植物激素是( )
A.生长素 B.赤霉素 C.乙烯 D.细胞分裂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6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B.内环境的稳态是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中实线方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合成青蒿素的中间产物FPP(如图中虚线方框内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寒热往来症状的疾病。当疟原虫寄生在人体中时,会引起人的免疫反应,使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同时B细胞在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成 细胞,产生抗体。
(2)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的基因是 ,具体操作中可利用 技术检测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
(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一般要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其目的是产生相同的 ;若质粒上只有一个标记基因,则所选用的酶不能破坏 (填写以下选项字母)。
A.目的基因 B.标记基因
C.T-DNA D.启动子等调控组件
(4)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该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原因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图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有两个四分体 | |
B. | 在乙图所示的细胞中,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4个姐妹染色单体 | |
C. | 丙图所示过程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 | |
D. | 该器官一定是动物的睾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G蛋白偶联受体可接受多种形式的信号刺激,故没有特异性 | |
B. | G蛋白偶联受体一经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的刺激后立即灭活 | |
C. | 通过“眼看、耳听、鼻嗅”来感知外部世界的活动由下丘脑控制完成 | |
D. | 在人体感知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丙氨酸的R基是-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3H7O2N | |
B. | 分子式为C63H105O45N17S2的链状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的肽键数目是16个 | |
C. | 9个氨基酸构成的链状多肽有9个-CO-NH-,称为九肽 | |
D. | 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的H2O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中的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