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若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离心后会使上清液带有放射性 | |
B. | 经检测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 |
C. | 培养时间过长,被侵染的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 |
D. | 32P标记了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
分析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升高.
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解答 解:A、若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离心后会使上清液带有放射性,A正确;
B、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DNA会注入大肠杆菌,因此经检测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B正确;
C、培养时间过长,被侵染的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C正确;
D、32P标记了噬菌体的DNA,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明确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识记噬菌体繁殖过程;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步骤,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苏常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经PEG诱导融合后再通过培养能得到优良动物个体
B.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体外诊断试剂
C.杂交瘤细胞实质上就是癌变的浆细胞
D.单克隆抗体和传统方法生产的抗体化学本质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北石家庄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检测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某生物局部细胞结构和部分细胞代谢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该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 ;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有氧呼吸释放能量最多阶段的场所是 ,线粒体基质内O2/CO2的比值比细胞质基质 (高、低)。
(2)若该细胞是酵母菌细胞,其无氧呼吸的产物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颜色变化是由橙色变为
(3)在结构上,乳酸菌与该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广西南宁高三第一次模拟(适应性测试)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及科学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需要单独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
B.科学选择实验材料是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重要原因
C.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模型构建法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一项 | B. | 二项 | C. | 三项 | D. | 四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③⑤ | B. | ②③⑥⑦ | C. | ①④⑥⑦ | D. | ②④⑤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蝗虫、螳螂、蟋蟀等直翅目昆虫雌性有两条X,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个体只有一条X,没有Y染色体,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O,故称作XO性别决定方式.例如蝗虫雌性个体共有24条染色体,22+XX,雄性只有23条染色体,22+X.假设现有两对基因,A﹣长翅、a﹣残翅,位于常染色体上;B﹣体色褐色,b﹣体色绿色,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发现含其中某种基因雄配子致死.
(1)某正常雄性蝗虫基因型为AaXB,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 种雄配子.
(2)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某一蝗虫体细胞时发现有两条X,能否据此判断该蝗虫性别?为什么? .
(3)某一蝗虫种群中只有XBXB、XBXb、XB、Xb四种基因型,无XbXb个体,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4)某地夏季经常爆发蝗灾,研究表明,通过控制蝗虫的性别比例是减轻蝗灾的一条有效途径.请利用以下两种基因型XBXb(褐色雌性)、XB(褐色雄性)的蝗虫,设计杂交方案,使得后代无雌性个体且无绿色体色.要求写出遗传图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