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表为在一定浓度的C02和适当的温度(25℃)条件下,测得的小麦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合速率等于呼吸 速率时的光照强度 | 光饱和时的 光照强度 | 光饱和时的C02吸收量 | 黑暗条件下C02释放量 |
3千勒克司 | 9千勒克司 | 32mg/100cm2 叶 h | 8mg/100cm2叶·h |
(1)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小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结合光合作用的过程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小麦合成葡萄糖的量为____________mg/100cm叶h(精确到0.1)。
(3)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C02浓度,小麦的光补偿点__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3千勒克司。
(4)为了探究高温(30℃)、强光照(15千勒克司)对小麦叶片与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差异,研究小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①检验测得c≈d,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认为上述实验方案可去掉1、3组,由2、4组直接比较就能得出结论。这种做法不可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2浓度影响了暗反应的进程(或暗反应慢于光反应)27.3小于高温、强光照对玉米光合作用影响不大通过2、4组相互对照只能得出两种植物在高温、强光照下光合速率的差异;缺乏自身对照,不能得出该条件分别对两种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程度的大小
【解析】
本题采用题文与表格信息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1) 对小麦而言,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小麦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结合题意“在一定浓度的C02和适当的温度(25℃)条件下”可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CO2浓度影响了暗反应的进程(或暗反应慢于光反应)。
(2)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表示呼吸速率,光照条件下的CO2吸收量表示净光合速率。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小麦的净光合速率为32mg/100cm2 叶 h,小麦的呼吸速率为8mg/100cm2叶·h,此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光合速率)为32+8=40mg/100cm2叶·h。依据反应式“”可推知,此时小麦合成葡萄糖的量为(180×40)÷(6×44)≈27.3 mg。
(3) 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C02浓度,则暗反应速度加快,光合速率增大,所以小麦的光补偿点小于3千勒克司。
(4) ①检验测得c≈d,即25℃、9千勒克司条件下与30℃、15千勒克司条件下的CO2吸收量几乎没有差别,说明高温、强光照对玉米光合作用影响不大。
②通过2、4组相互对照,只能得出两种植物在高温、强光照下光合速率的差异;如果缺乏1、3组的自身对照,不能得出该条件分别对两种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程度的大小,因此去掉1、3组,由2、4组直接比较就能得出结论,这种做法不可行。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薄荷可产生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用于驱散蚜虫并吸引蚜虫的天敌。通过基因工程可制备含EβF合成酶基因的转基因抗蚜麦。请回答问题:
(1)若利用PCR技术获取EβF合成酶基因,在PCR反应体系中需加入________、模板序列、原料及____种引物,至少完成__________轮循环,才能获得只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如果提取到薄荷细胞中EβF合成酶的mRNA,则可用___________方法获取目的基因。
(2)研究者利用4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下图所示。酶切后的产物连接时,目的基因上SalⅠ切割产生的末端应与质粒上_________切割产生的末端相连接。连接完成后,该连接点___________((填“能”“不能”)被这两种限制酶中的某一种切割。
(3)欲从个体水平上检测转基因抗蚜麦是否培育成功,在小麦叶片上接种蚜虫后,通过观察叶片上蚜虫的_________或__________作为判定的依据。
(4)下列属于转基因抗蚜麦推广种植后引发的安全性问题的有_________。(多选)
A.小麦不再感染蚜虫
B.目的基因向其他生物扩散
C.减少杀虫剂对环境的破坏
D.改变现有生态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是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深红色花同一白色花杂交,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若这些个体自交,其子代将出现花色的种类和比例分别是( )
A.3种;9∶6∶1 B.4种;9∶3∶3∶1
C.5种;1∶4∶6∶4∶1 D.6种;1∶4∶3∶3∶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可互为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一1,Ⅱ一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人类的血友病基因只位于图中的Ⅱ一2片段
B.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I片段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C. 决定男性(性别)的基因可能位于Ⅱ一1上
D. 假设色盲基因位于I片段,则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甲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两个个体,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即两个受精卵分别发育成的个体。图乙为该病基因结构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________性控制。若用A、a表示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则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6号是纯合子的几率为______,9号是杂合子的几率为_______。
(2)如果6号和9号结婚,则他们生出有病孩子的几率是________。
(3)图乙中解旋酶作用于[ ] ________,图中5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乙基因片段碱基排序如下图,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甘氨酸-谷氨酸—脯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注: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 CCC、 CCA、 CC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A,AAG ;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U,GGC,GGA,GGG)。那么,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_______(①、②)链转录的,此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A G G T G A A C C T A A A G—
② —T C C A C T T G G A T T T C—
(5)人体内成熟红细胞、胚胎干细胞、神经细胞中,复制、转录、翻译过程都能发生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鼠中,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短尾(B)对长尾(b)为显性。基因A或b纯合会导致个体在胚胎期死亡。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互间独立遗传。现有一对表现型均为黄色短尾的雌、雄鼠交配,发现子代有部分个体在胚胎期死亡。则理论上子代中成活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A.均为黄色短尾
B.黄色短尾:灰色短尾=2:1
C.黄色短尾:灰色短尾=3:1
D.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6:3: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a、b、c分别依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____________。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环境与呼吸系统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5)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__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玉米的甜味和非甜味为一对相对症状,有人将纯合甜味和纯合非甜味玉米同行种植,如图所示,且雌蕊接受同株和异株花粉的机会相等,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通过分析各行玉米的种子性状,判断甜味和非甜味的显隐性关系:
①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 ,B、D行的植株种子是 ,则甜味是显性.
②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 ,B、D行的植株种子是 ,则非甜味是显性.
(2)若非甜味是显性,现将B行植株的种子发育成的新个体(F1)进行随机交配,则所得种子的甜味与非甜味比例是 .
(3)玉米的长节(G)对短节(g)是显性,胚乳的紫色(E)对白色(e)是显性,现将某两植株杂交,子代性状类型及数量统计如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 。
②将F1中的长节紫色植株与短节白色植株杂交,则后代长节紫色植株的概率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油菜素内酯(BR)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某小组用14CO2饲喂孕穗期的水稻叶片,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用适宜浓度的BR喷施水稻叶片,定时测定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1;
实验二:用不同浓度的BR喷施水稻叶片,测定收获期籽粒14C放射性强度,结果如图2。
(1)实验一说明,适宜浓度的BR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中,用14CO2研究籽粒中放射性强度的方法叫____________,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的部位是____________。
(3)实验二说明,喷施BR能________(促进/抑制)光合产物向籽粒转移,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BR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尚不能确定BR作用的最佳浓度,请补充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