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有计划地接种“甲流感疫苗”,接种该疫苗后在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淋巴T细胞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裂
B.一小部分淋巴B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C.吞噬细胞受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甲型H1N1流感病毒
D.“甲流感疫苗”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

分析 特异性免疫反应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解决此题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进行切入.

解答 解:A、T细胞遇到刺激后不断进行分裂和分化,并不是所有的T细胞,A错误;
B、刺激B细胞分化为记忆B细胞,B正确;
C、吞噬细胞受刺激后能识别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不具有特异性,C错误;
D、“甲流疫苗”即为灭活的病毒或减毒的病毒,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甲流疫苗属于灭活的病毒或减毒的病毒,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以下是其机理的简单示意图,据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三大系统共同协调完成的
B.精神因素能使T细胞活性下降,导致机体生成抗体能力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识别呈递抗原的能力降低
C.由图可知,机体只能通过神经系统释放特异的神经神经递质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D.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中的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H+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信息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科学家从牛的胰脏中分离出一条由8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Ub).研究发现Ub在细胞自我监测和去除某些“不适用蛋白质”(即靶蛋白)的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某个蛋白质被贴上Ub这个标签,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蛋白酶体处被水解掉,其过程如图1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Ub由81个氨基酸组成,则它具有80个肽键,Ub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若它在小肠中被水解,则下列哪种物质不可能产生?D.
(2)如果靶蛋白不与Ub结合,便不能被蛋白酶体水解.①过程说明Ub的作用是识别靶蛋白并与之结合;完成①、②过程需要的主要条件是多种酶 和ATP提供能量.
(3)图2中所利用的ATP是由细胞呼吸作用提供的.完成此生理作用需要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4)若有102个氨基酸(假设它们的平均分子量为100),通过结合形成了含有2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则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1800,含氨基的数量最少是2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研究“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实验时,两个小组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开展探究,第一组选择淀粉酶水解淀粉进行实验,结果如图甲乙所示;第二组利用肝脏研磨液与Fe3+催化过氧化氢开展实验,其结果如图丙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酶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是因为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
(2)图乙Tb和Tc结果相同,原因是高温使淀粉酶失活,淀粉不能继续水解产生麦芽糖.
(3)图丙所示结果,B(A或B)曲线表示酶催化的反应,如果在80OC时,O2生成比量50OC多,原因是高温能使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
(4)以下是本班同学对该实验的评价,合理的有AD
A.两小组同学都采用数学建模表示研究结果
B.酶的催化效率不一定比无机催化剂高
C.两组实验数据都能正确反映酶的最适宜温度
D.第二组的实验结果并不可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
C.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传导
D.神经元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2.7%(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的生理过程为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有机物中化学能.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原因是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计算可知,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5×103kJ/(m2•y).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6)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其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组织液,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主要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内环境的主体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CO3/NaHCO3构成的pH缓冲体系
C.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糖原、神经递质等
D.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基因型为Dd的个体,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基因DD、dd、Dd的分离分别发生在(  )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③有丝分裂过程中.
A.①①②B.③③①C.②②①D.③③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环境污染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尤其是放射性污染可能使人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1)放射性污染严重时可能使人发生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后者易诱发癌变.
(2)与正常的细胞相比,癌细胞最重要的特点是无限增殖,其细胞膜的变化是糖蛋白明显减少,粘着性降低.
(3)治疗癌症的途径之一是用药物抑制DNA复制,从而将癌细胞的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
(4)某单位研制出一种新型药物X,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研究新型药物X是否能抑制肿瘤
细胞的增殖.
材料用具:一定量的已分离的肿瘤细胞、培养瓶两个、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箱、动物细胞培养液、溶于生理盐水的药物X、生理盐水等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消毒后的洁净的培养瓶,标号A、B
②(一)分别在两个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动物细胞培养液.
(二)若A为对照组,完成以下步骤在A中加适量的生理盐水,B中加入等量且适量溶于生理盐水的药物X.
(三)在A、B中分别加入数目相同的肿瘤细胞;(将等量的肿瘤细胞置于两份培养液中).
(四)将A、B同时放入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③取等体积的A、B同培养液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统计肿瘤细胞数目.
可能的实验结果与相应的结论:
第一种B中的数目明显比A中的少,说明药物X确实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第二种A中的数目与B中的基本相同,说明药物X不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