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图为质膜结构及其部分功能的示意图。图中 E、F、G 和 H 表示膜的组分。①和②表示物质 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细胞识别与 E有关
B. 动物的细胞膜的脂质中只含有磷脂
C. 氨基酸以②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D. 物质以①方式运输时是协助扩散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多细胞生物的部分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B. 细胞周期中都是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
C. 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比正常细胞的要短
D. 细胞周期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于1982年5月合成了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又不会像吗啡那样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肽,下面是它的结构简式。请根据此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
(1)该化合物含有游离的氨基__________个和游离的羧基__________个。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个氨基酸失去__________分子水而形成的,这样的反应叫作___________,该化合物叫__________肽。
(3)该化合物有__________种氨基酸构成,造成氨基酸种类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种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种品种。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用①和②培育⑤所采用的方法Ⅰ称为_________,方法Ⅱ称为_________,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
(2)用③培育出④的常用方法Ⅲ是_________,由④培育成⑤的过程中用化学药剂_________处理④的幼苗,方法Ⅲ和Ⅴ合称为_________育种,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由③培育出⑥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____,形成的⑥叫_________,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的数量
B.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的
D. 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因此食物链和食物网只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B.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C. 叶绿素吸收的光可能用于光合作用D. 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甲病和乙病都是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病是红绿色盲。图l为患甲病的W家族遗传系谱图(显性基因为A,隐形基因为a),图2为患乙病的L家族系谱图(显性基因为B,隐形基因为b)。注意:每个家族均不携带另一个家族的致病基因。据图回答。
(1)W家族中甲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__性遗传。
(2)W家族中4号基因型是____________。(不考虑乙病)
(3)L家族中Ⅳ号的致病基因来自____________号。
(4)已知W家族不带乙病致病基因,L家族不带甲病致病基因,若W家族5号与L家族Ⅲ号婚配,生出一个携带两种致病基因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这个女孩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5)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遗传学依据是____________。
A.近亲结婚者后代必患遗传病 B.近亲结婚者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多
C.人类的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囚控制的 D.非近亲结婚者后代肯定不患遗传病
(6)W家族中的4号与L家族中的Ⅲ号结婚后,若Ⅲ号的某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条DNA分子上A基因突变成a基因,由这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卵细胞与W家族中4号所产生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这个受精卵发育成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植物的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花粉粒圆形(d)为显性,花粉粒非糯性(E)对花粉粒糯性(e)为显性,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现有品种甲(BBDDee)、乙(bbDDEE)、丙(BBddEE)和丁(bbddee),利用花粉鉴定法(检测F1花粉性状)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的亲本组合有
A. 乙×丁和甲×丙 B. 甲×丁和甲×丙
C. 丙×丁和甲×丙 D. 乙×丙和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