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图甲是细胞内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图乙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图丙通过液滴的移动判断气体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中没有ATP生成的生理过程是④、⑤(填数字),A物质表示丙酮酸,C物质可用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
(2)图乙中,氧气浓度由d逐渐变为a过程中,线粒体内A物质氧化分解的速率将会降低(减慢).
(3)若氧气浓度为图乙中C点,图丙中的液滴将向右移动(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其移动的数值表示在此浓度下该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之间的差值.

分析 分析图解:
图甲表示细胞呼吸过程,其中①②③表示有氧呼吸(三个数字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阶段),①④⑤表示无氧呼吸,物质A表示丙酮酸,B表示[H],C表示酒精,D表示乳酸.
图乙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a点时只进行无氧呼吸,d点时只进行有氧呼吸,bc两点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图丙是探究非绿色器官呼吸作用方式的装置,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液滴不动;如果只进行无氧呼吸或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液滴会右移.

解答 解:(1)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以及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有能量的释放,只有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能够能量的释放,即图甲中④⑤过程没有ATP生成.根据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知,A表示丙酮酸,C表示酒精,就行可用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观察是否产生灰绿色.
(2)图乙中,氧气浓度由d逐渐变为a过程中,氧气浓度逐渐下降,有氧呼吸逐渐减弱,则线粒体内丙酮酸氧化分解的速率将会降低(减慢).
(3)图乙中C点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这会导致图丙中的液滴将向右移动,其移动的数值表示在此浓度下该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之间的差值.
故答案为:
(1)④、⑤丙酮酸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2)降低(减慢)
(3)右     该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之间的差值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植物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解题关键能够根据柱形图判断呼吸作用方式以及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值判断两种呼吸作用强度,并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效应B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局部炎症反应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成熟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不需要抗原的刺激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如被感染的体细胞或癌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鼹鼠对人类而言属于害兽.近期科学研究表明,鼹鼠及其堆成的小土堆对生物的多样性来说至关重要.鼹鼠在挖掘洞穴过程中会将常见的植物连根拔起,其间形成的小土堆中各种无机盐含量均很高,这就为新品种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假设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甲、乙两种植物种群,它们与鼹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a)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调查生态系统中鼹鼠的种群密度,若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5只鼹鼠,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30只未标记鼹鼠和10只有标记鼹鼠,该鼹鼠种群密度大约为100只/公顷,如果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大,这种方法适用于什么生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据图(a)判断,鼹鼠的种群数量曲线为C(填“A”、“B”或“C”);甲植物为鼹鼠的食物且较早存在于该生态系统中,则甲植物的种群数量曲线为B(填“A”“B”或“C”).
(3)图(b)为乙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b曲线所表示的种群数量变化是在自然界空间、资源总是有限的条件.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掉的个体数量.
(4)鼹鼠和植物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种能力大小的因素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5)鼹鼠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它的间接价值.鼹鼠的生活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看到的分生区细胞大多具有完整的细胞核
B.视野内可以看到某个细胞分裂的连续变化过程
C.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解离液,与染色无关
D.若低倍镜下没找到分生区细胞,可换用高倍镜后再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实验中,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
A.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
B.卡尔文发现卡尔文循环
C.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D.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物有淀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俗称屎壳郎)提高了“生活品味”,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蜣螂进化成为新物种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的蜣螂类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该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
(2)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基因库.
(3)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种内斗争)加剧.
②图2所示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③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遗传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腺嘌呤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5次.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A.含有l5N的DNA分子有两个
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总数的$\frac{15}{16}$
C.五次复制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240个
D.复制结果共产生32个D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为该植物处于30℃环境中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是(  )
A.a点时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只受温度的影响
B.b点时植物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c点时植物的CO2产生量为N1+N2
D.若将温度降低到25℃时,a、d点均下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