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脂质在细胞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细胞中脂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的脂质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三种
B.脂肪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C.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都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D.所有的脂质都是由C、H、O三元素组成

分析 脂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由C、H、O元素组成,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脂肪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细胞中,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高等动物和人体内的脂肪还有减少体内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器官之间摩擦和缓冲外界压力的作用.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固醇类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在细胞的营养、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

解答 解:A、细胞中的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三种,A正确;
B、脂肪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B正确;
C、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都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C正确;
D、磷脂由C、H、O、N、P元素组成,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脂质的种类和作用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构建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填空
(1)科学家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的根据是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写出常见的微量元素(用字母符号表示)Fe、Mn、B、Zn、Mo、Cu.
(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4)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5)实验室常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为制备较为纯净的细胞膜的实验材料,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6)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7)对细胞核功能的较为全面的阐述应该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填序号):

(l)如图1是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判断它们是真核细胞的主要理由是具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图1细胞具有而右图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4]叶绿体和[14]液泡.
(3)如果图2是可以产生分泌蛋白的腺细胞,向该细胞内注射有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氨基酸,放射性同位素将首先在[11]核糖体中出现.
(4)组成图2中[1]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磷脂、蛋白质;细胞通过[1]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主动转运.
(5)图1和图2中共有的并具双层膜的结构是细胞核和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而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生物中,无细胞结构的有⑥⑧(填数字);原核细胞有①②③(填数字);真核细胞有④⑤⑦(填数字).
①大肠杆菌 ②发菜 ③蓝藻 ④酵母菌 ⑤霉菌 ⑥HIV  ⑦水绵  ⑧SARS病原体
(2)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结果如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核膜光合作用(能否)核糖体细胞壁
××
×
①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哪类生物?(从下面四种生物中选择)甲:A(填字母),乙:B(填字母),丙:D(填字母)
A.洋葱     B.兔子     C.蘑菇       D.蓝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某湖泊发生严重水华现象,水体发绿发臭,对渔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下列关于该生态灾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造成该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
B.水华后水体发绿,由此可见这种污染主要是绿藻过度繁殖造成的
C.此事件将对该湖泊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
D.在湖水中投放大量食肉鱼类将有利于消除污染,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生物性别决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性别与性染色体的组合方式有关而与基因无关
B.男女性别比例1:1的原因是X卵细胞与Y精子数量相同
C.所有真核生物都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D.性染色体组成相同,性别有可能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请分析并回答:

(1)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来自T细胞或记忆T细胞的增殖、分化.
(2)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流出(流入/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3)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L的基因是(填“是”或“不是”)只在效应T细胞和某些细胞内表达.
①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是(填“是”或“不是”)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②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此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是降低(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根据上述实例及Fas和FasL的相互关系,可考虑阻碍FasL基因的表达,从而为解决免疫排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有同学翻阅资料后做了如图的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室需要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以下关于此实验的要求及实验操作模拟的过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甲中D基因和d基因数量必须相等,乙中也是
②甲中的D基因和乙中的D基因数量必须相等,d基因也是
③等位基因的分离
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⑤同源染色体的联合
⑥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各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会呈“J”型增长的是(  )
A.实验室理想条件下
B.捕食者存在时
C.当环境一开始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
D.食物条件受到限制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