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不受基因控制 | |
B. | 细胞衰老,细胞膜通透性降低;细胞癌变,细胞膜黏着性增强 | |
C. |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 |
D. | 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延长;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 |
分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4、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解答 解: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因此细胞癌变也受基因控制,A错误;
B、细胞衰老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细胞癌变,细胞膜黏着性降低,细胞易于扩散转移,B错误;
C、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C正确;
D、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变短;凋亡细胞不存在细胞周期,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及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 |
B. | 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 |
C. | 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
D. | 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K+的积累保证了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 |
B. | 吸收K+的过程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 |
C. | K+积累量的差异取决于它们遗传基础的差异 | |
D. | K+吸收速率与池水中的溶解氧的浓度无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 |
B. | 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ATP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 | |
C. | 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导致真菌种群抗药性增强 | |
D. | 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治理由厌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各自最适pH和最适温度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幽门盲囊蛋白酶 | |
B. | 肠蛋白酶在15℃和pH=7时活性都较低,这两种条件下酶活性下降的原因相同 | |
C. | 消化道中的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分泌过程有线粒体参与,且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 |
D. | 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蛋白质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 | |
B. | 环境因素可诱导基因朝某一方向突变 | |
C. | 所有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相同 | |
D. | 若无外界诱发因素,生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 |
B. |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 |
C.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反射弧中的传导都是单向的 | |
D. | 神经元细胞膜外K+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杂交组 | F2总数 | F2性状的分离情况 | ||
黑鲤 | 红鲤 | 黑鲤:红鲤 | ||
1 | 1699 | 1592 | 107 | 14.88:1 |
2 | 1546 | 1450 | 96 | 15.10:1 |
A. | 鲤鱼体色中的黑色是显性性状 | B. | 鲤鱼的体色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 | ||
C. | 鲤鱼体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D. | F1测交后代黑鲤与红鲤之比为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