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精子细胞经过变形为精子:细胞核→精子头的主要部分;高尔基体→头部的顶体;中心体→精子的尾;线粒体→线粒体鞘(尾的基部);细胞内其他物质→原生质滴(最后脱落).
2、卵细胞形成过程,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在雌性动物排卵前后完成的,场所在卵巢;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受精过程中完成的,场所在输卵管中.
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一个是第一极体,还有一个是第二极体)
解答 解:(1)卵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加其数量,并演变为初级卵母细胞,被卵泡细胞包围,形成卵泡,是在胎儿时期完成的,因此图中①表示胎儿期;图中③表示卵细胞膜,④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⑦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⑧表示极体.
(2)精子和卵子在发生上的重要区别是哺乳动物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储备是在 出生前(即胎儿时期)完成的.
(3)精子的头部在受精作用时发生顶体反应,释放 顶体酶,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和透明带.在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会立即引起 透明带反应,防止多精入卵.
(4)对雌鼠进行光控周期饲养并注射促进性腺激素,其目的是促进排卵; 从雄鼠附睾中取出精子,在一定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目的是使精子获能,因为受精作用进行时,精子要消耗大量能量;卵裂开始后胚胎内部出现裂隙,这是胚胎囊胚期开始的标志.
故答案为:
(1)胎儿期 卵细胞膜 减数第二次分裂 第二极体
(2)出生前(即胎儿时期)
(3)顶体酶 透明带反应
(4)超数排卵 精子获能 囊胚
点评 本题考查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相关细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a、b、e、f | |
B. | 以上七种结构均参与了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构成 | |
C. | 含有a的细胞一定含有b | |
D. | 这些结构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内的结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其变异主要通过基因重组和突变产生 | |
B. | 该菌抗药基因表达时,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完成翻译 | |
C. | 该菌无细胞器,不能独立完成代谢 | |
D. | 该细菌中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体积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也增强 | |
B. | ③④形成的⑤⑥不同,因此它们的遗传物质是不同的 | |
C. | 若⑤⑥已失去分裂能力,则产生二者不同的原因是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 |
D. | 人在胚胎发育后期尾的消失是由于尾部细胞衰老坏死而实现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