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1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图2中的实线表示温度为a时的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则当温度为2a时生成物量与时间关系对应的曲线是(

A.曲线1
B.曲线2
C.曲线3
D.曲线4

【答案】B
【解析】解:图2中的实线表示温度为a时的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由图1可知在温度为2a时酶的活性较在温度为a时高,其酶促反应速率会加快,所以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图2中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但是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会改变,即当温度为2a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与曲线2相一致.
故选:B.
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b、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c、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d、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在底物充足,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酶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但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对猕猴桃果肉的光合放氧特性进行了研究。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图2为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猕猴桃果肉随时间变化的光合放氧曲线。(不考虑NaHCO3浓度变化对结果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

(2)图1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3)图2中不同时间段曲线的斜率代表光合放氧的速率,5 ~10 min比10 ~15 min曲线的斜率更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对15 ~20 min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若在20 min后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__。(填序号:①C5 ②ATP ③NADPH ④C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丙酮从鸡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

AS1=2S2 BS1>2S2

CS1<2S2 DS2<S1<2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取样时先用花铲拨去3~5cm深浮土,再用取样器取样

B.采集时,体型小的动物可用吸虫器采集

C.观察时,有些小动物用肉眼难以识别,最好用放大镜

D.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以用目测估计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与实验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实验,必须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到颜色的变化

B. 用斐林试剂检测某组织样液,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其中一定含有葡萄糖

C. 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经健那绿染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可看到蓝绿色的线粒体

D.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材料可用口腔上皮细胞,也可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真核细胞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复制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共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DNA复制时以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作为模板

C. DNA聚合酶催化碱基对之间的连接

D. 复制过程中先全部解链,再进行半保留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  )

A. b B. d

C. q D. 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植物体基因型为AaBb,图一表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和RNA的变化,图二为其正常分裂过程所处的状态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一中选择的材料可以是洋葱根尖根毛区细胞,图中abc表示分裂间期,de表示分裂期
B.图一d、e阶段仍然有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C.图二中基因位点1、2、3、4可能分别是A、b、a、b
D.图二对应的时期是图一的d时期,该状态下的细胞不发生ATP的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以得到无子番茄,这种果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

A. 与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 B. 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

C. 与受精卵染色体数目一样 D. 与受精极核染色体数目一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