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中光颖和毛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P表示),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R表示),两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现有光颖抗锈病和毛颖不抗病 个体杂交,F1全为毛颖抗锈病,F1自交,F2出现4种性状:毛颖抗锈病、光颖抗锈病、毛颖不抗锈病、光颖不抗锈病。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遗传符合 定律,其中 和 是显性性状,F1所产生的配子类型是 ,F2中表现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2)F2中毛颖抗锈病植株所占比例是 ,F2毛颖抗锈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3)F2中要获得PPRR的小麦10株,F2群体理论上至少应有 株。
(4)选F2中光颖抗锈病植株与毛颖抗锈病双杂合子植株杂交,后代出现光颖抗锈病纯合子的概率是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景德镇一中高一16班上期中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I、COPII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溶酶体起源于乙 (细胞器名称)。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 ,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2)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
(3)COPⅡ被膜小泡负责从甲 (细胞器名称)向乙运输“货物”。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乙,则图中的 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4)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特点。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 结合,引起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凡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B. RNA与DNA的分子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储存遗传信息
C.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D. 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①葡萄糖 ②果糖 ③蔗糖 ④麦芽糖 ⑤淀粉 ⑥纤维素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①⑤⑥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科学家进行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具备A、C、R三个显性基因,否则表现为无色。现将一有色植株M同已知基因型的三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①M×aaccRR50%有色种子;②M×aaccrr
25%有色种子; ③M×AAccrr
50%有色种子,则这个有色植株M的基因型是( )
A.AaCCRr B.AACCRR
C.AACcRR D.AaCcR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种植物的绿色叶对彩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下表是采用纯合植株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亲本组合 | F1株数 | F2株数 | |||
绿色叶 | 彩色叶 | 绿色叶 | 彩色叶 | ||
①绿色叶×彩色叶 | 118 | 0 | 528 | 35 | |
②绿色叶×彩色叶 | 90 | 0 | 23 | 78 | |
A.该植株叶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
C.表中组合②的亲本基因型为AAbb(或aaBB),aabb
D.表中组合①的F2绿色叶个体与彩色叶个体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YYRR和yyrr,且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的F2中,在新类型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2总数的( )
A.3/8 B.1/3 C.5/8 D.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长春十一高中等校高一上期中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多肽)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处移向低浓度处。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 )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胞吞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