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如图的四个部分(Ⅰ一Ⅳ)是四种类型细胞的部分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属于低等植物细胞的是
 
(填编号),这是因为其含有[]
 
;四种类型的细胞都含有的细胞器是
 

(2)图中的Ⅳ中,结构⑥的主要功能是
 

(3)有的同学说:“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Ⅱ,细胞核中的主要变化是DNA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
 
(正确、不正确).
(4)若图Ⅱ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则该图象中应该去掉的结构有
 
(填符号),且该细胞在显微视野中的形状一般为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专题:
分析:结合题意分析图解:图中①是内质网、②是线粒体、③是中心体、④是叶绿体、⑤是液泡、⑥是高尔基体、⑦是核糖体.细胞Ⅰ中无细胞壁,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细胞Ⅱ中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属于植物细胞;细胞Ⅲ没有形成的细胞核,是蓝藻;细胞Ⅳ中有细胞壁、叶绿体和中心体,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解答: 解:(1)图中,细胞Ⅳ中有细胞壁、叶绿体和中心体,属于低等植物细胞.无论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具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并且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
(2)图中的Ⅳ中的结构⑥为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3)明显看出,细胞Ⅱ中含有大液泡,说明该细胞为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分裂的能力.
(4)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状态,细胞中不含叶绿体和液泡,因此则该图象中应该去掉④⑤,并且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故答案为:
(1)Ⅳ[③]中心体      核糖体
(2)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3)不正确      
(4)④和⑤正方形
点评:本题通过细胞图解考查了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学会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高等植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的区别、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等,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记能力,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小张要检验自己磨的豆浆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应选用的检测试剂是(  )
A、双缩脲试剂B、斐林试剂
C、碘液D、苏丹Ⅲ染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目前公认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此我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一45%.2009年11月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南昌市举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碳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比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结合图甲和图乙回答与生物圈碳循环相关的问题:

(1)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
 
.画出图甲中缺少的过程:
 
(用图中物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图乙反映了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的变化.分析图表发现: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
 
;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
 
;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
 

(3)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④优化建筑结构,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目前公认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碳能耗和高效能耗等为主要特征,以比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结合下图回答与生物圈碳循环相关的问题: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
 
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2)图甲中成分A在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属于
 
.在图甲中画出缺少的过程(用箭头表示).
(3)图乙反映了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的变化.
①造成每年冬季CO2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②造成每年夏季CO2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4)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有: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
 
;开发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替代性新能源,如“叶绿体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
 
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上海郊外,一些学生利用样方法研究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他们同时还量度了三个地点的一些非生物的环境因素,所获数据如下:
  地点A(山脚) 地点B(山腰) 地点C(山顶)
植物种类 物种数目
3 5 9
蕨类 7 5 8
灌木 15 4 2
松树 0 2 0
落叶树 20 5 0
非生物因素
风速
气温 27℃ 25℃ 23℃
土壤湿度% 48 35 15
土壤内有机物% 6.5 3.7 3.5
土壤深度/m >300 100左右 <15
(1)物种最丰富的地点是
 
;山顶没有较高大的乔木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主要的一个限制因素是
 

(2)在样方设置与抽样过程中须具有科学性,请写出两项注意的事项:
 

 

(3)如图是关于地点A(山脚)的草被类型由A、B、C三类物种随时间的演化成A、B、C、D状况,其中草的类型A、B、C之间杂交不育,C与D之间可以正常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

 
(须写出所有相关类型的编号)类型草之间的差异可称为
 
多样性;
 
(须写出所有相关类型的编号)类型草之间的差异可称为
 
多样性.
②D的出现可能是
 
的结果.
③若要使A、B物种之间产生杂交子代,可以运用
 
的细胞工程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八)请完成下列有关实验分析:
Ι 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2n=16)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01%、0.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h、36h、48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h、12h、24h、36h.
③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mol/L盐酸溶液中5~8min.
 

⑤用石炭酸-品红试剂染色.
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
秋水仙素溶液处理 清水培养时间/h
质量分数/% 时间/h 0 12 24 36
0.01 24 10.71 13.68 14.19 14.46
36 9.94 11.99 13.59 13.62
48 7.98 10.06 12.22 11.97
0.1 24 7.74 9.09 11.07 10.86
36 6.12 7.87 9.98 9.81
48 5.97 6.68 7.98 8.56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
 

(2)请写出“步骤D”的操作:
 

(3)步骤⑥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4)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石炭酸-品红试剂是一种
 
性染料.
(5)由实验可知,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
 

(6)某学生在镜检时发现其中一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增加了一倍,则最可能原因是
 

Ⅱ某同学做色素提取和分裂实验后,绘制了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情况(图1所示).

(1)据图分析,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
 
(填色素名称),主要吸收红光的色素是
 
(填色素名称). 另一同学由于研磨绿叶过程中粗心大意,漏加了某些试剂或药品,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图2所示),请指出该同学漏加的试剂或药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aXb的精子,则另三个精子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
A、aXb、Y、Y
B、Xb、aY、Y
C、aXb、aY、Y
D、AaXb、Y、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说明(  )
①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      ②部分32P标志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③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④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A、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培养用具及培养液都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培养期间,每天定时取样计数
C、用吸管直接从静置一段时间后的培养液中取样
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放置盖玻片,然后使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