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
(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
(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
(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
2、特异性免疫的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类型:抗原→进入人体→在体液中相应的被抗体消灭--体液免疫;已进入细胞内,抗体无法起作用--细胞免疫.
(2)体液免疫过程:
(3)细胞免疫过程:
3、在体液免疫中,淋巴因子的作用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会释放出淋巴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它可以加强其免疫效应,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
4、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答 解:(1)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这属于免疫防卫的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将病毒信息呈递给T细胞增殖分化,其中效应T细胞会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2)神经细胞被狂犬病毒侵染后,属于细胞免疫的过程,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3)如图表示狂犬病毒侵入神经细胞的过程,位于突触间隙的狂犬病毒可以与突触前膜 上的细胞黏附因子结合,以胞吞的形式运输进入神经细胞,与神经冲动反向运行.
(4)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两侧发生电位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钠离子内流,若一部分乙酰胆碱受体与狂犬病毒结合,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
(5)注射狂犬疫苗后,该疫苗会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产生具有细胞,若遇到狂犬咬伤而感染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就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细胞并分泌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故答案为:
(1)二 淋巴因子 B细胞
(2)效应T 凋亡
(3)突触前膜 胞吞 反向
(4)钠离子内流 兴奋性降低
(5)记忆细胞
点评 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和神经的传导,灵活运用免疫和神经冲动在突触上的传递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2•郑州二模)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上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IV在人体内环境中不能增殖,但能破坏人体体液免疫过程 | |
B. | 组织液是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代谢的主要场所 | |
C. | 激素在体液的运输下到达各组织细胞内并发挥调节作用 | |
D. | 内环境成分影响细胞代谢,但细胞代谢不影响内环境成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表现型4种,基因型6种 | |
B. | 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 | |
C. |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frac{1}{4}$ | |
D. | 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由于8、9号均为正常,故4号基因型一定是AA | |
B. | 11号带有致病基因的几率是$\frac{3}{5}$ | |
C. | 7号和8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是$\frac{1}{6}$ | |
D. | 12号带有致病基因的几率是$\frac{2}{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③④⑤ | B. | ①③④⑥ | C. | ①②③⑤ | D. | ②③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