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010年4月,美国科学家通过阻断一种名为Skp2的基因,能够使癌细胞老化并死亡.这一发现或许能为治疗癌症提供一种新方法.据介绍,阻断癌细胞中的Skp2基因能够触发“衰老进程”,迫使癌细胞像体细胞暴露在阳光下那样“干死”,无法无限分裂、在体内转移.研究人员以两组老鼠为对象进行实验,这些老鼠在基因经过改造后会患上一种前列腺癌,但其中一组老鼠的Skp2基因遭阻断,6个月后,这组老鼠没有长出肿瘤,而Skp2基因未遭阻断的另一组老鼠长出肿瘤.研究人员从那组没有长肿瘤的老鼠身上提取淋巴腺和前列腺组织,发现其中许多癌细胞开始老化,细胞分裂速度减慢.研究人员向实验鼠体内植入人类癌细胞,结果也发现这些癌细胞发生老化.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最明显的变化是糖蛋白减少,在形态上的变化是球形化.
(2)癌细胞在分裂时需要合成的物质有DNA、蛋白质,老鼠癌细胞的分裂与植物体细胞分裂的显著区别是前期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后期不形成细胞板.
(3)“衰老”癌细胞的特征是细胞内水分减少,造成癌细胞衰老的根本原因是阻断了癌细胞中的Skp2基因.

分析 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前期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末期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解答 解:(1)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最明显的变化是糖蛋白减少,在形态上的变化是球形化.
(2)细胞分裂间期会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不同;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具体见分析中的表格).
(3)“衰老”癌细胞的特征是细胞内水分减少;根据题干信息“阻断癌细胞中的Skp2基因能够触发衰老进程”可知,造成癌细胞衰老的根本原因是阻断了癌细胞中的Skp2基因.
故答案为:
(1)糖蛋白减少 球形化
(2)DNA、蛋白质 前期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后期不形成细胞板
(3)细胞内水分减少 阻断了癌细胞中的Skp2基因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衰老、细胞癌变和细胞分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试剂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试剂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苦荞是一种有名的经济植物,全世界唯独在中国西南部的云贵川红土高原和北方黄土高原高海拔山岳地区广为种植.其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糖、血脂等功效,CHS是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关键酶.有人按照如图所示流程把经修饰的CHS基因导入苦荞细胞中,培育高产黄酮苦荞品系.请据图回答;

(1)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工具除质粒外还有动植物病毒、噬菌体的衍生物,过程①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2)图中将修饰后的CHS基因导入苦荞体细胞的方法称为农杆菌转化法,在过程②操作前,需先用Ca2+处理农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
(3)简述CHS基因的培育是否成功,不能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进行检测的原因是转基因苦荞植株与普通苦荞植株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比较转基因苦荞与普通苦荞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或测定细胞中CHS的含量进行鉴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B表示的结构,D表示糖蛋白.
(2)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做材料;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若图甲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O2、CO2、,b、c运输方式符合图乙(乙或丙)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4)若图甲表示人体红细胞膜,则表示排出Na+、吸收K+运输的分别是图甲中d、a,Na+、K+的运输方式符合图丙(乙或丙)所示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甲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效应器,b表示传入神经,d表示神经中枢,则c表示的是突触,a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
(2)图乙是图甲中C(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3)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
(4)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信号的传递只在某些化学物质参与下完成,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后者再与突触前膜融合,使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5)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中不断消耗能量.所以在突触小体含较多的线粒体 (细胞器).
(6)突触后膜上“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兴奋,而在突触前膜上没有“受体”,导致信号传递的特点是单向传递.
(7)兴奋通过突触由前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后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胰岛素能促进④、⑤、⑥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②、③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C.⑤、⑥过程可以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D.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会出现低血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是内环境的相关概念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各数字代表的生物学含义依次是:
1淋巴2组织液3内环境4体温5PH值 6代谢废物(CO2等)
(2)直接参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系统有:ABCH(填字母)
A、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
C、泌尿系统       D、神经系统
E、内分泌系统     F、运动系统
G、生殖系统       H、消化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利用野生青蒿(2n=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养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利用野生青蒿的花粉进行育种实验的过程.其中植株X为二倍体,获得植株X的理论基础是单细胞的全能性.
(2)已知青蒿茎的颜色有青色、红色和紫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将一青杆植株和一红杆植株杂交,F1全为青杆,F1自交,F2中青杆124株,红杆31株,紫杆10株.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亲本青杆和红杆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或aaBB、AAbb).F2青杆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rac{1}{6}$.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F1自交过程.
研究发现青蒿茎颜色的不同于青蒿素产量有关,生产上通过杂交育种就能快速获得高产植株的品种,由此推断茎紫色青蒿的产量最高.
(3)图乙为控制青蒿素CYP酶合成的cyp基因结构示意图,图中K、M不编码蛋白质.若该基因的一个碱基对被替换,使CPY酶的第50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缬氨酸,则该基因突变发生的区段是L(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提取鼠肝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小,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下列叙述中与实验结果不符合的是(  )
A.线粒体内消耗氧
B.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
C.葡萄糖只能在细胞质基质内被分解成丙酮酸
D.线粒体内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内类囊体膜堆叠使膜面积增大,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
B.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接受更多神经递质进行信息传递
C.小肠绒毛细胞膜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载体蛋白
D.线粒体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有利于有氧呼吸快速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