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在下面的四幅图中标出c点、cb端、b点和b点之后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转移方向.

(1)图中,A表示净光合速率,B表示总光合速率.
(2)图中,a点的含义是黑暗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对应图A点时的状态.
b点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b的含义是光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点的含义是光饱和点,即最大光合速率对应的光照强度.
(3)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时是30℃和25℃,图是在25℃下测得的,现将温度改为30℃,则a、b、c的移动方向分别是a点下移、b点右移、c点左移.
不同波长的光影响海洋植物的垂直分布,最上层绿藻,中层为褐藻,最下层为红藻.

分析 分析曲线图:图中a点时光照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a点对应的值表示呼吸速率;图中b点为光补偿点,即在此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图中c点表示光饱和点,即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对应的光照强度.图中A表示净光合速率,B表示总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解答 解:(1)由于图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没有气体交换,因此线粒体的氧气来自于细胞外,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释放到细胞外(第一个图);由于b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气体刚好进行互换(第三个图);因此ab段时,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因此叶绿体产生的氧气不够线粒体消耗,因此线粒体消耗的氧气一部分来自叶绿体,一部分来自于细胞外(第二个图);B点之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叶绿体产生的氧气一部分供给线粒体消耗,还有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对应第四个图).

(2)图中,A表示净光合速率,B表示总光合速率.
(3)图中,a点表示黑暗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对应图A点时的状态.b点时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ATP是光反应产生,其场所为类囊体薄膜,并用于暗反应,因此ATP的移动方向是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b点表示光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点为光饱和点,即最大光合速率对应的光照强度.
(4)根据题意可知:温度从25℃提高到30℃后,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加快.图中a点代表呼吸速率,现呼吸速率加快,故a点下移;b点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现呼吸速率加快,光合作用减慢,故b点右移.
c点为光补偿点,由于光合速率减慢,光饱和点将降低,因此c点将左移.不同波长的光影响海洋植物的垂直分布,最上层绿藻,中层为褐藻,最下层为红藻.
故答案为:
(1)
(2)净     总
(3)黑暗条件下的呼吸速率    A点时     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     光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光饱和点,即最大光合速率对应的光照强度.
(4)a点下移、b点右移、c点左移   绿    褐    红

点评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求考生能够准确分析曲线图,明确各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大小关系,并能够在细胞图中体现出来;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场所,能够利用动态的观点分析在改变温度后各点的移动方向,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可用斐林试剂检测反应结果

B. 脂肪的检测实验中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洗去浮色

C.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线粒体与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明显不同

D. 可以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产生CO2的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赫尔希和蔡斯做噬菌体侵染细菡实验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则可能的原因是搅拌不充分

B.噬菌体和宿主细胞中基因的遗传均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D.未标记的噬菌体在含32P的细菌体内复制三次,其子代噬菌体中含32P 的个体占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ATP中的“A”与构成DNA的碱基“A”不是同一种物质

B.细胞呼吸释放的化学能部分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C.夜间,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还原所需的ATP可来自线粒体

D.人体剧烈运动时,ATP与ADP的转化速率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许多动物的毛色是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拉布拉多猎狗的毛色受两对基因的控制.黑狗是因为毛皮中有黑色素沉积,若毛皮中无黑色素将呈现黄色,褐色狗是因为色素的深度较浅.毛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表:
毛色黑色褐色黄色黄色
基因型E  B  E  bbeeB  eebb
(1)由题意可知,四种基因中决定毛皮中有黑色素沉积的基因是E.E与e、B与b称为等位基因,这两对基因有可能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在下图中画出可能的类型(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2)经研究证实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一对黑狗和黄狗多次杂交(产生了较多的子代),F1的表现型和比例为:黑色:褐色:黄色=l:1:2.则这种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测交.让Fl中雌雄黑狗进行交配,在子代的黄狗中纯合子占$\frac{1}{2}$.若一个基因型为EeBb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为Eb,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组成为Eb、eB、eB.
(3)科学家在研究动物毛色时发现,北极狐的毛色在冬季几乎为白色,到夏天,毛色逐渐变深呈红褐色.为验证北极狐毛色变化是受温度影响还是受日照长短影响,研究人员将20只白色北极狐均分为四组做了如下实验
条件
级别
日照长短温度℃
1短日照0
2短日照30
3长日照0
4长日照30
①除上述条件外,实验中的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这是为了遵循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设置了两个自变量,分别是温度、日照长短.
②研究人员的实验结果是1、3组毛色不变,2、4组毛色变深,说明影响毛色变化的外界因素是温度.该实验还说明了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细胞间的通讯对于细胞生物体调节生命活动是必需的.下面是几种细胞通讯的实例:
(1)A图中的激素合成到分泌血液中至少经过0层膜.肝细胞上受体的化学成分是糖蛋白
(2)B图中的突触在传递信号时,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和传导,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含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的一个周期,对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e的发育方向有两种可能,一种如图所示,另一种分化形成各种组织
B.有丝分裂的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从b开始到b 结束
C.细胞周期的长短通常受温度的影响
D.调控细胞周期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周期失控会形成恶性增殖的癌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分别表示某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d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图乙中的g点,ac段不能完全看成是“J”型增长的原因是种群所处环境非理想条件(或具有环境阻力).
(2)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图已中的f点.fg段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3)图甲中k值的含义是指稳定环境条件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或环境容纳量).
(4)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通过降低其死亡率(种群特征),来提高种群密度(种群特征).
(5)若某种群处于理想条件下,第一年种群数量为N0,每年的增长率为1.3且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1.69N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研究溶菌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得到了多种突变酶,并测得50%的酶发生变性时的温度(Tm),部分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Cys 上角的数字表示半胱氨酸在肽链的位置)
半胱氨酸(Cys)的位置和数目二硫键数目Tm/℃
野生型 T4 溶菌酶Cys51,Cys9741.9
突变酶 CCys21,Cys143152.9
突变酶 FCys3,Cys9,Cys21,Cys142,Cys164365.5
A.突变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突变酶F的最适温度为 65.5℃
C.突变酶C的热稳定性提高与半胱氨酸的数目有关
D.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可能与空间结构的改变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