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基因重组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都可能用到的是(  )
A.聚乙二醇B.纤维素酶C.病毒D.质粒

分析 基因重组技术中工具有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运载体包括质粒、动植物病毒和噬菌体.
细胞融合技术中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有离心、振动和电刺激,化学法一般用聚乙二醇作为促溶剂,生物法中一般使用灭活的病毒.

解答 解:A、聚乙二醇只用作细胞融合过程中促进细胞融合,A错误;
B、纤维素酶只用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植物细胞壁的去除,B错误;
C、基因重组技术中可以用动植物病毒或噬菌体作为运载体,也可以用灭活的病毒促进动物细胞的融合,C正确;
D、质粒只用作基因重组技术中的运载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和细胞融合过程中涉及的方法、工具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考生要善于总结两者的异同点,属于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些固醇类物质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
B.某些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能够传递信息
C.有些脂质能激发和维持动物第二性征
D.所有糖类在细胞中的作用都是为细胞供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根据以下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①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检测            ④生物组织中淀粉的检测
②检测花生子叶细胞内的脂肪          ⑤观察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
③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            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②⑤⑥(填序号);必须经水浴加热的是①(填序号).
(2)请分别选择在上述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和方法:
实验①①④⑥(填序号),实验③①③⑤(填序号)
①0.1g/mLNaOH        ②0.1g/mLNaCl        ③0.01g/mLCuSO4
④0.05g/mLCuSO4       ⑤分别使用           ⑥混合后再使用
(3)实验②中所用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实验⑥观察到RNA、DNA依次被染成红色、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于培养的细胞大多取自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B.将所取的组织先用胶原蛋白酶等进行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C.在培养瓶中要定期用胰蛋白酶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制成悬浮液
D.动物细胞培养只能传50代左右,所培养的细胞都会衰老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保留接触抑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
B.传代培养过程上多数细胞的细胞核型会发生改变
C.二倍体细胞的培养次数通常是无限的
D.骨髓瘤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表有关基因表达的选项中,不可能的是(  )
基 因表达的细胞表达产物
A细菌抗虫蛋白基因抗虫棉叶肉细胞细菌抗虫蛋白
B人酪氨酸酶基因正常人皮肤细胞人酪氨酸酶
C动物胰岛素基因大肠杆菌工程菌细胞动物胰岛素
D兔血红蛋白基因兔成熟红细胞兔血红蛋白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含有人生长激素基因的奶牛,如果要加速转基因奶牛的繁育,可以对此转基因奶牛进行克隆(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细胞培养之前,要对动物组织用胰蛋白酶进行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在对培养过程中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以防止培养过程中污染.
(2)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形成重组细胞时应选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MⅡ中)期的卵母细胞.
(3)通过以上过程获得奶牛属于无性生殖,其乳汁中会产生人的生长激素,这样的动物被称为乳腺生物反应器.
(4)图示培养出犊牛的过程被称为细胞工程中的核移植技术,转基因奶牛的克隆成功,说明了动物体细胞细胞核(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海带细胞中碘的含量是其生活的海水中碘含量的30倍,这说明海带细胞吸收碘的方式为(  )
A.主动运输B.自由扩散C.内吞作用D.渗透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生长素和乙烯与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请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IAA)和乙烯作为信号分子,都要通过与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从而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IAA在植物根尖的运输方向是从分生区到伸长区从而使根伸长.
(2)1964年,科学家进行离体实验发现,当在反应体系中加入14C-蛋氨酸,发现有14C-乙烯产生,由此推测蛋氨酸是合成乙烯的原料.在以上实验结果的基础上,1979年,美籍华人杨祥发发现,在无氧条件下,当供给植物14C-蛋氨酸时,检测不到乙烯产生,只有14C标记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累积,据此结果推测在有氧的条件下,蛋氨酸先合成ACC,再转变为乙烯.为了证实上述假设,科学家在有氧条件下,将14C-ACC供给植物组织时,发现组织很快出现14C-乙烯,证明上述假设正确.
(3)为研究生长素(IAA)和乙烯影响植物根生长的机理,研究者以拟南芥幼苗为材料进行实验.
①实验一:研究者将拟南芥幼苗放在含不同浓度的ACC、IAA的培养液中培养,测量并记录幼苗根伸长区细胞长度,结果如下表.
组别添加物质种类及处理浓度(?M)根伸长区细胞长度(?m)
1对照175.1
20.20ACC108.1
30.05IAA91.1
40.20ACC+0.05IAA44.2
实验结果说明,与单独处理相比较,乙烯和IAA对幼苗根伸长区共同作用时抑制作用增强
(或“抑制作用更显著”).
②实验二:将拟南芥幼苗分别放在含有不同浓度IAA的培养液中培养,12小时后测定幼苗根中乙烯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乙烯的含量和生长素的含量呈正相关的(随着生长素含量的增加,乙烯的含量增加).

③综合上述各实验的结果可推测,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根生长的作用最可能是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而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