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请回答相关问题:
Ⅰ.有一个自然繁殖、表现型正常的果蝇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较大.研究发现该种群的基因库中存在隐性致死突变基因(胚胎致死).从该种群中选取一对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1中有202个雌性个体和98个雄性个体.
(1)导致上述结果的致死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研究发现果蝇中的致死突变会使细胞中的核糖体含量极低,从而使突变个体死亡,其致死原因是
 
.让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致死的概率是
 

(2)从该种群中任选取一只雌果蝇,鉴别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方法是:将该雌果蝇与种群中的雄果蝇杂交,如果杂交后代
 
,则该雌果蝇为纯合子;如果杂交后代
 
,则该雌果蝇为杂合子.
Ⅱ.果蝇的翅形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长翅(A)对残翅(a)是显性,眼睛颜色红眼和白眼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
(3)一对表现均为长翅红眼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出现一只残翅白眼雄果蝇,则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是
 
,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4)研究发现,即使是纯合的长翅品系的果蝇幼虫在35℃下培养(正常培养温度为25℃),长成的成体果蝇也是残翅的,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这种现象说明
 
考点:伴性遗传,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专题:
分析:题中的关键字是表现型正常的果蝇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较大,可见是伴性,一对雌,雄果蝇相互交配理论上雌雄比应为1:1.但这里是202:98,即2:1.说明雄果蝇死了一半,说明致死基因应该是隐性遗传,而且是伴X.;再根据后代雌性的数量和比例确定致死个体的基因型,进而计算F2中致死个体所占的比例.一般采用测交法检测杂合子与纯合子,有性状分离的是杂合子,没有性状分离的是纯合子.果蝇长翅的基因型是AA或Aa,残翅的基因型是aa;红眼与红眼杂交后代出现了白眼,说明红眼是显性性状,基因型是XB_,则白眼的基因型是Xb_.
解答: 解:Ⅰ.(1)根据题意分析已知为伴X遗传.由该种群中选取一对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1中有202个雌性个体和98个雄性个体,知F1有两种基因型的雄性,故母为XBXb,父为XBY,致死的雄性为XbY.让F1中雌(
1
2
XBXb),雄果蝇(XBY)相互交配,F2中出现致死(XbY)的几率为
1
2
×
1
4
=
1
8

(2)将该只雌果蝇与种群中任一雄果蝇交配,统计子代雌、雄果蝇的数目.若它是纯合子为XBXB,则XBXB与XBY杂交的后代雌雄比是1:1;若它是杂合子为XBXb,则XBXb与XBY杂交的后代雌雄比是2:1.
Ⅱ.(3)长翅红眼的雌雄果蝇可能的基因型是A_XBX-、A_XBY,它们相互交配后代出现一只残翅白眼雄果蝇aaXbY,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母本可以产生4种卵细胞:AXB、AXb、aXB、aXb=1:1:1:1.
(4)根据题意,纯合的长翅(AA)品系的果蝇幼虫在正常培养温度为25℃和35℃下培养,长成的成体果蝇的表现型分别是长翅和残翅的,但是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说明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同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故答案是:
Ⅰ.(1)X    没有足够的核糖体,导致幼虫体内蛋白质不足     
1
8

(2)雌性:雄性=1:1 雌性:雄性=2:1
Ⅱ.(3)AaXBXb AXB、AXb、aXB、aXb=1:1:1:1
(4)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同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与性状关系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将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环境移至5℃的环境中,两者耗氧量发生的变化是(  )
A、均增加
B、青蛙减少,小白鼠增加
C、青蛙增加,小白鼠减少
D、均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正常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寒冷环境中,机体体温下降,耗氧量降低
B、机体通过神绛-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C、人的体温是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控的
D、在炎热的环境中,人体可以通过皮肤血管舒张增加散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常见的酿酒酵母能利用葡萄糖,不能利用木糖发酵.若用转基因技术将发酵木糖的关键基因--木糖还原酶(XYL1)或木糖异构酶基因(XYLA)转入酿酒酵母中,均能培育出能利用木糖发酵产生酒精的酿酒酵母.图表示XYL1基因与细菌pYMILP质粒重组的过程示意图.图中AMPr是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其基因产物可使“碘-淀粉”复合物脱色,从而在含有“碘-淀粉”的固体平板上形成透明圈.转化成功的酿酒酵母中含AMPr基因的重组质粒拷贝数越多,透明圈越大.

(1)据图1可知,目的基因的长度是
 
bp;图中获取目的基因和切割质粒所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是
 
 
,最终能形成重组质粒的原因是
 

(2)图2是四个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酵母菌的菌株(品系),在“碘-淀粉”的固体平板上的生长情况,其中目的基因表达量最高的是
 
,根据题意,分析原因是
 
此“碘-淀粉”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
 
培养基.
(3)图3是不同温度条件下重组酿酒酵母菌株的木糖异构酶活性.据图推测,此酶最初来自于
 

A.嗜热细菌   B.大肠杆菌   C.葡萄球菌       D.乳酸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乙酰胆碱酯酶能催化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水解,使神经递质在完成神经兴奋的传递任务之后,尽快消失.有机磷杀虫剂能专门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能消失,肌肉细胞就会处于持续兴奋之中,表现为震颤不已,直到死亡.
实验目的:
验证
 

材料用具:两个相同的图示装置、适宜的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任氏液(青蛙专用生理盐水)、培养皿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两个装置编号1、2,并分别将装置中青蛙的“神经-腓肠肌”标本放入盛有等量任氏液的两个培养皿中.
第二步:同时用电极分别刺激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指针都向左偏转,然后恢复.
第三步:在装置1(实验组)的培养皿中滴加一定量的有机磷杀虫剂,在装置2(对照组)的培养皿中滴加等量的任氏液.
第四步:一段时间后,同时用电极刺激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中的神经,观察指针偏转情况.
实验结果:装置1:
 

装置2:指针向左偏转后恢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了探究DNA的复制、转录等过程,有人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将大肠杆菌中提取出的DNA聚合酶加到具有足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试管中.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中的DNA含量.
实验二:取四支试管,分别放入等物质的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等物质的量的ATP和等物质的量的DNA聚合酶,再在各试管中分别放入等物质的量的四种DNA分子,它们分别是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小牛胸腺细胞、T2噬菌体的DNA.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各试管中残留的脱氧核苷酸中每一种的含量.
分析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能否测定出DNA?
 
,原因是:
 

(2)实验二要探究的是
 
,若结果发现残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量不同,则说明
 

(3)如果要模拟DNA的转录过程,试管中应至少加入足量的四种
 
 
 
 
等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根据图回答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问题:

Ⅰ:乙图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关系是
 
.能导致该植物叶肉细胞内有机物的质量增加的图是
 

Ⅱ:甲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是
 
结构,其上分布着
 
能完成对光能的吸收等.
②是氧气,可参与
 
呼吸
 
阶段.
Ⅲ:科学家通过对绿色植物转换CO2的研究中知道:
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绿色植物对外界CO2的转换为定值(实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外界CO2量×转换率+呼吸作用CO2释放量);
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来自于外界与呼吸作用两方面.已测得呼吸作用释放CO2为0.6umol/h,
现用红外测量仪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得如下的数据,实际光合量用葡萄糖表示.
外界CO2浓度(μmol/h)
实际光合量(μmol/h)
1.2 2.4 3.6 4.8
光照强度(klx) 1 0.1 0.1 0.1 0.1
2 0.27 0.44 0.61 0.78
从表中数据的对比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
 
.当光照强度为2klx,当实际光合量0.44μmol/h时,植物从外界吸收CO2
 
μmol/h,植物对外界CO2转换率为
 
.若外界CO2浓度为6.0μmol/h,则该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实际光合量为
 
μmol/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

请回答:
(1)图甲的实验是在大气CO2浓度下进行的.据图分析,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基中
 
 
更高.
(2)图乙是试管苗在密闭、无糖培养基条件下测得的24h内CO2浓度变化曲线.图中b-c段CO2浓度升高缓慢是因为
 
,c-d段CO2浓度急剧下降是因为试管苗
 
.若d点时打开培养瓶,试管苗的光合速率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知,采用无糖培养基、增加光照强度和
 
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福寿螺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引入广东地区后因过度繁殖被释放到野外,破坏了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我国列为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调查福寿螺种群数量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B、福寿螺引入初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呈“J”型曲线
C、福寿螺种群增长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导致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锐减
D、人们可通过引入福寿螺天敌的方式进行生物防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