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
A.

果蝇在前9天种群数量增长缓慢,是因为果蝇需要适应新环境

B.

根据实验数据尚不能获得该环境下果蝇的环境容纳量

C.

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

实验的37天中,果蝇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答案:D
解析:

一个新的种群引入到一个新环境中,开始适应期种群的数量增长缓慢,随后增长加快。这时幼年个体多,种群数量不断增长。当种群达到一定数量时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此时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增长率下降,但直到实验的第37天时,种群数量还在增长,所以根据实验结果尚不能得出该环境下果蝇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整个种群的发展过程符合“S”型增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陕西省长安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届安徽宿松县程集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 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 第17—29天,成虫增长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 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 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