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通过光合作用转变为含碳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又以CO2的形式进入大气圈.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通过食物链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物质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率为10%~20%.图中①是指的无机环境到生产者,因此指的是生产者光合作用,②代表绿色植物到消费者表示捕食关系,③是细胞呼吸,④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⑤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2、由图可知,图2中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E→B,E→D→A,E→C→A,由于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kJ,则E通过食物链E→B传给B的能量为:1.3×108kJ÷10%=1.3×109kJ,因此通过食物链E→D→A,E→C→A的总能量为5.8×109kJ-1.3×109 kJ=4.5×109 kJ,又因为E到A的两条食物链中,A都是第三营养级,所以A至少得到的是4.5×109×10%×10%=4.5×107(kJ).
解答 解:(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的是光合作用过程,生物群落中的碳又是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①是指的无机环境到生产者,因此指的是生产者光合作用,②代表绿色植物到消费者表示捕食关系,③是细胞呼吸,④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⑤是化石燃料的燃烧.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无机环境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图中的序号为③④⑤.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
(2)分解者能将动物遗体残骸、排泄物、植物残落物中有机物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被植物重新利用.
(3)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4)图2中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E→B,E→D→A,E→C→A,由于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kJ,则E通过食物链E→B传给B的能量为:1.3×108kJ÷10%=1.3×109kJ,因此通过食物链E→D→A,E→C→A的总能量为5.8×109kJ-1.3×109 kJ=4.5×109 kJ,又因为E到A的两条食物链中,A都是第三营养级,所以A至少得到的是4.5×109×10%×10%=4.5×107(kJ).
故答案为:
(1)CO2 光合作用 有机物 ③④⑤太阳能
(2)分解者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3)光反应 葡萄糖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4)4.5×107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线粒体是细胞内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 |
B. | 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的分裂与中心体有关 | |
C. | 蛋白质合成后,都需要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 |
D. | 能分泌人类胰岛素的转基因大肠杆菌,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特别发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TMV型症状 | B. | HRV型症状 | C. | 无症状 | D. | 两种综合症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胚的基因型相同,胚乳的不相同 | B. | 胚的基因型不相同,胚乳的相同 | ||
C. | 胚和胚乳的基因型相同 | D. | 胚和胚乳的基因型都不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 B. | 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 ||
C. | 磷酸-含氮碱基-脱氧核糖 | D. | 磷酸-核糖-含氮碱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注射百日咳疫苗后不再患有百日咳 | |
B. | 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 | |
C. | 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和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 |
D. | 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突变一定遗传 | |
B. | 基因重组一定遵循孟德尔定律 | |
C. | 基因突变一定导致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 | |
D. | 染色体变异一定引起DNA分子结构的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