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体培养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对甘氨酸的吸收功能丧失,且这种特性在细胞多次分裂后仍能保持。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对氨基酸的需求发生变化 |
B.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 |
C.细胞壁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通透性降低 |
D.诱变处理破坏了细胞中催化ATP合成的相关酶系 |
B
解析试题分析:离体培养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对谷氨酸的吸收功能丧失,说明细胞发生了变异;根据题中信息“这种特性在细胞多次分裂后仍能保持”可知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诱变后该细胞对甘氨酸的吸收功能丧失,但并没有指明细胞不需要甘氨酸,故A错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故C错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氨酸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该细胞对其他物质的吸收正常且能进行有丝分裂,说明该细胞仍能合成ATP,即催化ATP合成的相关酶系是正常的;所以甘氨酸不能被吸收的原因应该是基因突变后导致细胞膜上的转运甘氨酸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故B正确、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和生物变异,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从题干获取有效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作为鉴定试剂 |
B.提高蔗糖溶液的浓度,可使质壁分离与复原更快 |
C.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
D.用斐林试剂检验某组织样液,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葡萄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科学家用含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并追踪蚕豆根尖细胞的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的数据如下,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蚕豆根尖细胞完成一次分裂所需时间为2h |
B.15N会出现在细胞中的DNA和某些蛋白质中 |
C.蚕豆根尖细胞的中出现赤道板的时期有0~2h、19.3~21.3h、38.6~40.6h |
D.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蚕豆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数据是人体部分器官或细胞中所表达基因的估计数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器官或细胞 | 眼 | 唾液腺 | 皮肤 | 甲状腺 | 血细胞 | 心脏 |
所表达基因的估计数目 | 1932 | 186 | 3043 | 2381 | 23505 | 94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甲、乙、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健(—S—S—)。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最多含有20种甲 |
B.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量比原来少了4832 |
C.丙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且在乙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
D.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
B.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 |
C.若C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 |
D.若d能抑制[H]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横坐标表示细胞中的几种化合物,纵坐标表示每种成分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图中①②③④顺序排列相对应的是( )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 | 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 |
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 | 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组合是( )
①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由于具有蛋白质和核酸
②细菌等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
③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④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A.③ ④ | B.① ② | C.② ③ | D.① 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