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表示中心法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⑦都会在人体的遗传信息传递时发生
B. 人体细胞内的过程③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物都是mRNA
C. 过程③存在A—U、C—G、T—A三种碱基配对方式
D. 过程⑤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过程⑥发生在核糖体上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如下图所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外植体接种前通常用95%的酒精消毒
B. 过程①和过程③的细胞代谢类型通常不同
C. 愈伤组织是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
D. 过程②培养基中的生长素的含量高于细胞分裂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以下教材中的相关实验回答问题:
①用生物组织提取液和蛋白质溶液检测该生物组织提取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②蝾螈受精卵的实验(下图)
③用显微镜观察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④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⑤探究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实验(下图)
(1)实验①的检测试剂是双缩脲,该试剂分为A液和B液,使用方法是:向甲试管加入2ml待测液,向乙试管加入2ml蛋白质溶液,_____________(选填X1,X2、Y1、Y2操作,X1操作:先将A液与B液各1ml等量混合,再加入待测液中并摇匀;X2操作:先向待测液中加入A液1ml摇匀,再加入B液4滴摇匀;Y1操作:50-65℃预热2min;Y2操作,不需加热)
(2)分析实验②的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③中,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不断失水,由于____________,致使两者逐渐分离开,产生质壁分离现象。
(4)分析比较实验④3号与1号、4号与1号的结果可知,Fe2+,和过氧化氢酶都有____________的作用,从而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由3号和4号结果对照可知,酶的作用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
(5)实验⑤不能采用过氧化氢酶规划H2O2分解的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大肠杆菌pUC118质粒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唯一切点位于该质粒的lacZ基因中。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中,若lacZ基因没有被破坏,则大肠杆菌菌落呈蓝色;若lacZ基因被破坏,则菌落呈白色。关于图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作为受体大肠杆菌应不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以便于筛选
B. 若大肠杆菌的菌落为蓝色,则质粒未导入大肠杆菌
C. 培养基中除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应加入适量氨苄青霉素
D. 应选择白色菌落的大肠杆菌进行扩大培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②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聚合酶参与
B. 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
C. ④的染色体上若含抗虫基因,则⑤就表现出抗虫性状
D. ⑤只要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基因工程利用某目的基因(图甲)和Pl噬菌体载体(图乙)构建重组DNA。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是BglⅡ、EcoRⅠ和Sau3AⅠ。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构建重组DNA时,可用BglⅡ和Sau3AⅠ切割目的基因所在片段和Pl噬菌体载体
B. 构建重组DNA时,可用EcoRⅠ和Sau3AⅠ切割目的基因所在片段和Pl噬菌体载体
C. 图乙中的Pl噬菌体载体只用EcoRⅠ切割后,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 用EcoRⅠ切割目的基因所在片段和Pl噬菌体载体,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只能产生一种重组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A.是真核细胞 B.是活细胞
C.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D.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生理过程在生物膜上发生的是
A. 水绵细胞内CO2的固定
B. 人体细胞内DNA分子的复制
C. 人体细胞内丙酮酸分解成乳酸的过程
D. 酵母菌细胞内[H]与O2的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细胞内存在一套复杂的膜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由单位膜包被的溶酶体含多种水解酶
B. 高尔基体主要进行蛋向质的分拣和转运
C. 肝脏细胞的光面内质网上含氧化酒精的酶
D. 核被膜与质膜的相连可通过线粒体来实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