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我们知道,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人体有三道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口腔黏膜对病原体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
B.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
C.B细胞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属于第三道防线
D.吞噬细胞既参与第二道防线也参与第三道防线

分析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解答 解:A、口腔黏膜对病原体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A正确;
B、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体属于第一道防线,B错误;
C、B细胞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属于第三道防线,C正确;
D、吞噬细胞既参与第二道防线也参与第三道防线,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防卫功能,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第几道防线,再做出准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表示晴朗夏日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强度是指一定的植物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多少光合作用(可以用释放了多少氧气来表示).
(2)AB段表示从6点到12点光合作用强度增大,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强光反应加快.BC段光照强但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下降,主要原因是植物失水较多,部分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直接影响了碳反应速率.
(3)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综合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器水平上分析,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叶绿体的数量,从物质水平上分析,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最重要内部因素是色素的种类和数量.叶片的面积大小不会(填“会”或“不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4)气候寒冷时,日光再强,植物也不能以最快的速率生长,原因是低温限制了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用含有放射性14N的肥料给植株施肥,在植株中最先检测到含放射性14N的物质是(  )
A.葡萄糖B.氨基酸C.蛋白质D.脂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某种群的K值是指(  )
A.环境容纳量B.种群中成年个体的最大量
C.种群增长率的最大值D.种群中幼年个体的最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与细胞核内的染色质有关
B.核孔是生物大分子选择性进出的通道
C.与浆细胞相比,口腔上皮细胞的核孔数量较多
D.核仁与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舞蹈症由等位基因H、h控制,苯丙酮尿症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下面是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

(1)H、h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为显性遗传病,II5和II6结婚后,生下舞蹈症男性患者的概率为HHrr或者Hhrr.    
(2)III2的基因型为$\frac{1}{4}$;III1为苯丙酮尿症携带者的概率为$\frac{2}{3}$;III3同时患两遗传病的概率为$\frac{3}{16}$
(3)研究发现,苯丙酮尿症的发生与基因突变确关.下面是基因突变前转录mRNA的模板琏的部分序列(含唯一的起始密码序列信息).(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

①请写出该基因片段转录出来的mRNA序列中的第三个密码子:ACU.突变前该基因片段表达的肽链共有6个肽键.
②模板链的“↓”所指处的碱基“A”变成“G”后,引起苯丙酮尿症的发生,推测导致苯丙酮尿症发生的原因是蛋白质的合成不能启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发生联系的“语言”.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变化.请据图回答:

(1)能分泌信息分子B的结构是垂体,由此说明甲状腺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是甲状腺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图中D代表淋巴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是不都由(填“都由”或“不都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3)某人患糖尿病,经检测其体内分子E水平正常,推测其患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组织细胞膜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异常).
(4)当人体进入寒冷环境后,神经-体液调节随即启动,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此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的实验进行探究.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
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
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
C.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如图1)
注:○为S型菌落,●为R型菌落
①制备符合实验要求的培养基时,除加入适当比例的水和琼脂外,还必须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氮源、有机碳源、生长因子等,并调整pH.
②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2、3组.
③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④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DNA仍有活性的原因可能是DNA热稳定性较高.

(2)如图2为课堂上某小组用模型模拟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请回答:
①正确的侵染过程是(用字母和箭头表示)①(a→)d→e→b→f→c(→a).
②该实验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
③以35S标记组为例,如果搅拌不充分,可能造成的结果是上清液和沉淀物都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细胞器可共存于一个植物细胞中
B.组成内质网的膜可转化为高尔基体的一部分
C.含内质网较多的细胞一定也含有较多的高尔基体
D.高尔基体膜和内质网膜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