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别 | 父本 | 母本 | 子代 |
甲 | 粉花 | 红花 | 全为红花 |
乙 | 粉花 | 白花 | 全为粉花 |
分析 伴X染色体遗传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即亲本中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遗传给子代的雌性个体;子代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一定遗传自亲本中的雌性个体.
分析表格:根据杂交组合甲可知,粉花和红花杂交,后代全为红花,说明红花对粉花是显性性状,并且亲本中红花为纯合子(BB);根据杂交组合乙可知,粉花和白花杂交,后代全为粉花,说明粉花对白花是显性性状,并且亲本中粉花为纯合子(b1b1).
解答 解:(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抗干叶病和不抗干叶病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一定遗传自母亲,并且还遗传给子代中的雌性个体,因此雄性抗干叶病植株(XAY)的母本一定表现为抗干叶病;将抗干叶病雄株与不抗干叶病雌株杂交,后代雌株的表现型都是抗干叶病.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遗传特点,在遗传学上叫做交叉遗传.
(2)根据杂交组合乙可知,粉花和白花杂交,后代全为粉花,说明粉花对白花是显性性状,并且父本(粉花雄株)为纯合子,基因型为b1b1.如果需要尽早选育出纯合粉花品系,则最好利用上表中甲组的子代进行相互交配,原因是甲组子代的基因型为Bb1,其相互交配的子代中,粉花植株全为纯合子;乙组子代的基因型为b1b,其相互交配的子代中,粉花植株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需要连续自交不断选育才能获得纯合品系.
故答案为:
(1)抗干叶病 抗干叶病 交叉遗传
(2)显 b1b1 甲 甲组子代的基因型为Bb1,其相互交配的子代中,粉花植株全为纯合子;乙组子代的基因型为b1b,其相互交配的子代中,粉花植株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需要连续自交不断选育才能获得纯合品系
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能够根据表格信息确定性状的显隐性以及亲本的基因型,并利用杂交育种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辽宁大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育种工作者选用野生纯合子的家兔,进行下图所示杂交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家兔的体色是由两对基因决定的,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对F1进行测交,后代表现型3种,比例为1∶1∶2
C.F2灰色家兔中基因型有3种
D.F2表现型为白色的家兔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餐后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旺盛,血糖浓度下降 | |
B. | 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 | |
C. |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组织液增多 | |
D. | 运动时大量出汗可能会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失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但不一定需要高尔基体 | |
B. | pH较低时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但温度较低时则不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 | |
C. | 在任何条件下,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一定比无机催化剂显著 | |
D. | 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但不一定都分布在线粒体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光质 | 自然光 | 红光 | 橙光 | 黄光 | 绿光 | 青光 | 蓝光 | 紫光 | 无光 |
O2相对变化量 | +18 | +15 | +11 | 0 | -1 | +8 | +13 | +12 | -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 CO2和水 | |
B. | 需氧呼吸产生 CO2阶段释放大量能量 | |
C. | 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细胞溶胶中被乳酸脱氢酶还原 | |
D. | 肌肉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运输到肝脏再生成葡萄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组别 处理方法 | 模型组 | 空白组 | 对照组(提取物浓度ug/mL) | 实验组(提取物浓度ug/mL) | ||||
100 | 200 | 400 | 100 | 200 | 400 | |||
培养液 | + | + | + | + | + | + | + | + |
1INS.DEX.IBMX | + | - | - | - | - | - | - | - |
2RBE | - | - | + | + | + | - | - | - |
3LFBE | - | - | - | - | - |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