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浓度 (mg•L-1) | 气孔导度 (mmolCO2•m-2•s-1) | 胞间CO2浓度 (μL•m-2•s-1) |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
0 | 154.75 | 256.50 | 11.05 |
0.01 | 133.50 | 264.50 | 9.07 |
X | 141.50 | 236.75 | 12.02 |
1 | 121.00 | 277.00 | 8.37 |
10 | 93.75 | 355.00 | 3.52 |
时刻 | 0:00 | 3:00 | 6:00 | 9:00 | 12:00 | 15:00 | 18:00 | 21:00 | 24:00 |
A气孔导度 | 38 | 35 | 30 | 7 | 2 | 8 | 15 | 25 | 38 |
B气孔导度 | 1 | 1 | 20 | 38 | 30 | 35 | 20 | 1 | 1 |
分析 据图分析:膜上发生的是光反应,膜上发生的是暗反应.根据光合作用中的各个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可判断图中各个物质.又根据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水分等等因素可以影响光合作用,判断出题中有关的影响因素.
解答 解:Ⅰ、(1)膜上方进行的是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2)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水分子裂解成氧和[H],故含有大量叶绿素A的复合系统是PSⅡ.
(3)B是[H],是光反应的产物.当某种环境因素X减弱时,[H]浓度明显下降,则环境因素X为光照强度.暗反应与光没有关系,影响该过程酶的活性因素为温度.
(4)CO2浓度升高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三碳化合物量增加,但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还需要光反应阶段供能和供氢.如果光反应受影响,不能满足暗反应的要求,最终会影响光合作用的产物的生成.另外暗反应的发生需要酶的催化,如果温度降低,会影响酶的活性,二氧化碳浓度再高,也会影响光合作用的产物的生成.
Ⅱ、(5)根据实验中自变量(镉浓度)的变化的规律,X应为0.1;高剂量镉会使气孔导度下降,使固定的CO2减少,最终导致胞间CO2浓度却增大.
(6)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A和植物B吸收CO2的差异主要是植物A主要在夜间吸收CO2,植物B主要在白天吸收CO2(或吸收的时间不同).沙漠中严重缺水,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A.
故答案为:
(1)基质
(2)PSⅡ该复合系统能释放出高能电子至PSI,参与NADPH的形成
(3)光照强度、温度
(4)光反应速度有限,跟不上暗反应速度,光反应为限制因素;催化CO2固定的酶本身活性有限
(5)0.1 实验中自变量的设置应遵循梯度变化规律 下降 固定的CO2减少(小白菜细胞光合作用利用的CO2减少)
(6)植物A主要在夜间吸收CO2,植物B主要在白天吸收CO2(或吸收CO2的时间不同)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改造哺乳动物遗传特性的三种途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获得动物1的受体细胞通常是受精卵
B.动物2体内各体细胞的基因种类相同
C.获得动物3的重组细胞具有全能性
D.上述动物的获得均需运用胚胎移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 |
B. |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 |
C. | 禁止近亲结婚能降低各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 |
D. | 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组成细胞的元素同样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 |
B. | C、H、O、N、P、K、Ca、Mg都是大量元素,C在各种有机物中都存在 | |
C. | 在细菌的化学组分中,P元素仅存在于DNA和RNA分子中 | |
D. | 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少,但它们既参与细胞结构组成,也参与细胞的代谢调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萤火虫的发光属于物理信息 | |
B. | 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 | |
C. | 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 |
D. | 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 | C.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