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图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染色体1、2、5、7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d不一定发生分离
C.图中7和8表示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D.该细胞一个染色体组含有5条染色体

B

解析试题分析:一个染色体组中不能由同源染色体,而1和2属于同源染色体,故A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等位基因的分离,故B正确;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控制性别,如色盲基因,故C错;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各不相同,携带着本物种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因此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中有4条染色体,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组、伴性遗传、细胞分裂等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和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池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只
蝌蚪存活率



1
0
87
7
40
2
2
58
30
25
3
4
42
32
11
4
8
20
37
10
A.捕食者主要捕食乙
B.蝌蚪的种间斗争结果不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原因的是

A.做豌豆杂交实验时,对母本进行去雄
B.先分析多对相对性状,后分析一对相对性状
C.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
D.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⑴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⑵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的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艾滋病毒属于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它决定某性状的一段RNA含碱基A=19%,C=26%,G=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含碱基A的比例为:

A.19% B.21% C.23% D.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或方法思路不正确的是

A.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科学家用差速离心法将真核细胞中各种细胞器进行分离以研究各自组成成分和功能
C.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D.1928年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研究方法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下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B.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细胞呼吸加快 
C.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高温使酶活性降低 
D.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

A.精原细胞生长增大时B.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C.第二次分裂结束时D.精细胞变成精子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到突触后膜外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D.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Na+通过被动运输内流到细胞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