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脊椎动物中陆生种类在胚胎早期有鳃裂,说明陆生脊椎动物是从水生鱼类进化而来的 | |
B. | 同源器官和痕迹器官的存在,是胚胎学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 | |
C. | 通过细胞色素C的研究可以知道生物进化的历程 | |
D. | 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 |
分析 (1)生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它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都很相似,都有鳃裂和尾,只是到了发育晚期,除鱼以外,其他动物的鳃裂都消失了,这种现象说明高等脊椎动物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同源器官和痕迹器官不是胚胎学的证据,而是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2)分子生物学证据,通过比较各种生物的同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可以看出生物计划过程中分子结构变化的渐进特征,并以此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顺序.
(3)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就越复杂、越高等.
解答 解:A、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它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都很相似,都有鳃裂和尾,只是到了发育晚期,除鱼以外,其他动物的鳃裂都消失了,A正确;
B、同源器官和痕迹器官不是胚胎学的证据,而是比较解剖学的证据,B错误;
C、通过细胞色素C的研究可以知道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C错误;
D、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就越复杂、越高等,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的进化,主要考查学生阅读题图获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冀州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80年在安徽宣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并于当年人工繁育出第一批幼鳄,成为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成功的先例。扬子鳄由80年代初的几百条增加到一万多条,该保护区的扬子鳄数量上升一定会导致
A.种群基因库增大 B.基因突变频率提高
C.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基因产生定向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过程应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法、纸层析法 | |
B. | 步骤①加入用14C标记的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 | |
C. | 步骤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 | |
D. | 步骤③、④的离心速度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冀州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二(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子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肝糖原、脂肪、蛋白质 | B. | ATP、ADP、糖类 | ||
C. | 肌糖原、脂肪、蛋白质 | D. | 脂肪、葡萄糖、蛋白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项 目 | 基因组合 | A、B同时存在 (A_B_型) | A存在,B不存在 (A_bb型) | B存在,A不存在 (aaB_型) | A和B都不存在 (aabb型) |
鸡冠形状 | 核桃状 | 玫瑰状 | 豌豆状 | 单片状 | |
杂 交 组 合 | 甲:核桃状×单片状 F1:核桃状,玫瑰状,豌豆状,单片状 | ||||
乙:玫瑰状×玫瑰状 F1:玫瑰状,单片状 | |||||
丙:豌豆状×玫瑰状 F1:全是核桃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