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基因型为AaBbCc豌豆种子(它们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它能产生8种不同的配子
B.自交后代可产生64种不同基因型的子代
C.自交后代中,AaBbCc基因型的概率为1/8
D.自交后代中,aabbCc基因型的概率为1/32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8分)选择一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成熟雄性青蛙的某器官为实验材料,研究细胞分裂并观察分析细胞的基因组成。该器官细胞的基因组成有以下几种类型:(假定没有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己 | 庚 | 辛 | 壬 | 癸 |
基因组成 | AAaaBBbb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 AB | Ab | aB | a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10分)人的眼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两者独立遗传)共同决定的,在一个个体中两对基因处于不同状态时,人的眼色如下表:
若有一对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夫妇。从理论上计算:
(1)他们所生子女中,基因型有_______种,表现型有_______种。
(2)他们所生子女中,与亲代表现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3)他们所生黄眼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子女中的黄眼女性与另一家庭的浅蓝眼男性婚配,该夫妇生下浅蓝眼女儿的几率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甘肃、河北、新疆、贵州高三京海夏季大联考(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现代考古证实,玉米来源于5000多年前墨西哥的一种野生黍类,这种野生黍类经过人们数千年的培育,发展成为今天数百个品种的玉米,使玉米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野生黍类和玉米属于两个物种。玉米物种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 和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2)培育过程中,若在玉米种群中发现了一株“大果穗"的突变植株,其自交的后代既有“大果穗" 的植株也有“小果穗"的植株,说明获得的突变植株是 。
(3)育种工作者通过研究发现玉米植株的性别受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类型 |
正常株(雌雄同株) |
雄株 |
雌株 |
基因型 |
A___B___ |
aaB___ |
A___bb或aabb |
①育种工作者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为亲本之一与另一亲本进行杂交,子代中正常株:
雄株:雌株=1:1:2,则另一亲本的基因型为 。
②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的正常株,育种工作者为尽快获得正常株、雌株、雄株三种表现型的纯合子。首先采用 法获得单倍体幼苗,然后用 处理幼苗,经培育即可获得所需的纯合子植株。
③玉米的雄株和雌株在育种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杂交育种时可免除雌雄同株必须人工去雄的麻烦。若用上述单倍体育种获得的雄株和雌株为亲本,使其杂交后代都是正常株,则符合育种要求的亲本的基因型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湖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10分)人的眼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两者独立遗传)共同决定的,在一个个体中两对基因处于不同状态时,人的眼色如下表:
若有一对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夫妇。从理论上计算:
(1)他们所生子女中,基因型有_______种,表现型有_______种。
(2)他们所生子女中,与亲代表现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3)他们所生黄眼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子女中的黄眼女性与另一家庭的浅蓝眼男性婚配,该夫妇生下浅蓝眼女儿的几率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山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8分)选择一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成熟雄性青蛙的某器官为实验材料,研究细胞分裂并观察分析细胞的基因组成。该器官细胞的基因组成有以下几种类型:(假定没有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己 |
庚 |
辛 |
壬 |
癸 |
基因组成 |
AAaaBBbb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
AB |
Ab |
aB |
ab |
(1)选择观察的器官是 。
(2)甲是 细胞,导致基因组成发生该种变化的原因是 。
(3)乙是 细胞,丙是 细胞,庚是 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