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人们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可以获得所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上述各种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除人工合成法、反转录法外,还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然后再利用PCR技术进行大量扩增.
(2)转基因牛可通过分泌乳汁来生产人生长激素,在基因表达载体中,人生长激素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启动子,它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将注射有外源DNA的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至桑椹胚或囊胚,再进行胚胎移植.进行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除了含有各种无机盐、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外,还要添加激素和动物血清.
(3)prG基因的产物能激发细胞不断分裂,一般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prG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Ⅱ中,图中Ⅱ应是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若将图中prG基因换成甲肝抗体基因,则图中Ⅱ可能是骨髓瘤细胞等.
(4)④过程中的受体细胞如果采用愈伤组织细胞比直接采用叶肉细胞更好,原因是愈伤组织的全能性高.⑤过程采用的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

分析 分析题图: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②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Ⅱ表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但不能无限繁殖;Ⅲ表示含有prG基因的浆细胞,即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④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⑤表示植物组织培养.

解答 解:(1)抗虫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常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然后可用PCR技术进行扩增.
(2)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胚胎移植时,应该选择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除了含有各种无机盐、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外,还要添加激素和动物血清.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图中Ⅱ能产生抗体,应为浆细胞;图中Ⅲ能产生单克隆抗体,说明其既能无限增殖,也能产生特异性抗体,若将prG基因换成甲肝抗体基因,说明Ⅱ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但不能产生抗体,可能是骨髓瘤细胞.
(4)愈伤组织的全能性比体细胞高,因此④过程中的受体细胞采用愈伤组织细胞比直接采用叶肉细胞更好.⑤过程要将转基因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故答案为:
(1)基因文库        PCR技术   
(2)RNA聚合酶  囊胚   动物血清   
(3)显微注射     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          骨髓瘤细胞
(4)愈伤组织的全能性高                植物组织培养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及操作步骤;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同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秋•秦安县期末)如图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中①为某种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核苷酸

B.若②大量积累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则②是磷脂

C.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D.若③为生物大分子,则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有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5秋•绵阳期末)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生长在偏酸性的潮湿的含糖环境中,易于培养,且生长迅速,被广泛用于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如酿酒酵母作为重要的模式生物.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以葡萄糖为原料,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终产物是 ,分解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去路是

(2)实验室以葡萄糖为原料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保留一定的氧气,乙发酵罐为无氧条件(甲、乙罐中葡萄糖足量,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定时测定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结果如图所示.

①甲发酵罐从第 h开始无氧呼吸.在第4h~7h之间无氧呼吸速率变化情况是

②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

③分析该实验结果,通入适量氧气能增加酒精产量的原因是 .生产实践中,用酵母菌使葡萄汁发酵产生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一定值时发酵就停止了,这是因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吸水B.皱缩C.质壁分离D.质壁分离复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已知豌豆高茎对矮茎为显性,豆荚饱满对豆荚不饱满为显性.某生物兴趣小组有一些能够稳定遗传的高茎、豆荚饱满和矮茎、豆荚不饱满的两个品系豌豆,该兴趣小组的成员,希望通过遗传学杂交实验探究一些遗传学问题.
(1)你认为可以探究的问题有:
问题1: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分别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问题2: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遵循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请设计一组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上述遗传学问题:(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方法)
①高茎豆荚饱满的豌豆和矮茎豆荚不饱满的豌豆杂交;观察和统计F1的性状及比例;保留部分F1种子.
②F1代个体进行自交;观察和统计F2的性状及比例
(3)【实验结果】:
①F1全部为高茎、豆荚饱满.
②F2的统计数据
表现型高茎豆荚饱满高茎豆荚不饱满矮茎豆荚饱满矮茎豆荚不饱满
比例66%9%9%16%
(4)【实验分析】:
①F2中高茎:矮茎=3:1,豆荚饱满:豆荚不饱满=3:1;且有性状的重组现象,所以高茎和矮茎、豆荚饱满和豆荚不饱满分别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并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②F2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不是9:3:3:1,所以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③据你推测,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5)还可以设计测交实验,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艾弗里将DNA酶处理的S型细菌的DNA加入到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培养基中只有R型细菌生长
B.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DNA酶不是遗传物质
C.该实验证明DNA的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
D.该实验从反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膜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与细胞膜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的是[D]糖蛋白.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他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用荧光标记细胞膜融合的实验表明细胞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人体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中是d过程,氧气进入红细胞是b过程.(用字母填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自交,F2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frac{1}{3}$.
(2)B组实验而进行的育种方法叫单倍体育种.
(3)B组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矮秆抗病Ⅱ还需用秋水仙素处理才能得到符合要求的纯合子,该药剂的作用是抑制纺锺体的形成.
(4)A组实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