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目的是(  )
A.观察多种色素的吸收光谱
B.验证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多种色素的颜色
C.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
D.用纸层析法将色素进行分离

分析 1、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色素提取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2、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

解答 解:1、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色素提取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2、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
3、色素分离的实验结果:

因此实验目的是验证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各种色素的颜色.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目的,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如图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产生的和④过程产生的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
B.③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④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C.③过程有水参与,但不生成ATP
D.①③④⑤过程都能产生ATP,且都能用于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病毒性肠胃炎多由“诺如病毒”引起,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发热等.该病毒变异性强,极易造成反复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诺如病毒的变异来源最可能是基因突变

B.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内环境稳态破坏

C.反复感染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被损

D.机体发热可能是产热过多或散热不畅造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叫作(  )
A.反射B.反射弧C.刺激D.神经冲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  )
A.①复制时,2条链均可作为模板链
B.形成②时,需沿整条DNA长链进行
C.密码子CUU编码③所携带的氨基酸
D.②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为H2O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曲线图模型,①②③④曲线的条件分别是(  )
A.H2O2酶催化   FeCl3催化   加热       自然条件
B.加热    自然条件   H2O2酶催化   FeCl3催化
C.加热    FeCl3催化    自然条件    H2O2酶催化
D.自然条件   加热       FeCl3催化     H2O2酶催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的过程(如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
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2)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淋巴因子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由图知,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功能是摄取处理细菌,暴露其特有的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DC细胞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医学,DC细胞免疫疗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获取患者的DC细胞,经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体外增殖后,回输入该患者体内,提高清除抗原的效果.
(4)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清除功能.
(5)艾滋病病毒(HIV)通过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CD4受体识别T淋巴细胞并侵染,从而破坏人类免疫系统.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病毒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使病毒不能增殖.其研究思路是:利用HIV可识别用CD4受体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让HIV识别并侵染,侵染这种细胞后的HIV病毒却无法增殖.请简要说明HIV在这 种“陷阱”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等结构,HIV病毒遗传物质无法复制,其蛋白质也无法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阅读下面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甲:马铃薯是种植广泛的农作物,但病毒侵染后容易导致产量大幅度下降,培育脱毒和抗毒的马铃薯品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
材料乙:最近,由于我国从美国进口大量转基因食品而引发了国民的关注和争论.网友们热议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利弊.
材料丙: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污染日益严重,进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很多城市出现雾霾天气,保证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1)若要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抗病毒的马铃薯植株,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将病毒复制酶基因插入到农杆菌中的Ti质粒的T-DNA上,构建出基因表达载体后,将其导入到马铃薯体细胞中,筛选出成功转化的马铃薯体细胞后,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形成完整植株.马铃薯的分生区附近(或茎尖)含病毒极少或无病毒,因此可将此结构经人工培养获得脱毒苗.
(2)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三个方面.
(3)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传统的工程相比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等特点.保证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4)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图可表示细胞融合技术的一些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A、B细胞为动物细胞,从A和B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中,常用灭活的病毒作为生物诱导剂来诱导融合.A、B融合为C的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特性. 若A、B分别为精子和卵细胞,则C细胞为受精卵.
(2)若A、B细胞为植物细胞,那么这样的细胞已经用酶降解脱掉了细胞壁.这种酶可能是纤维素酶,由此生成的A和B细胞称为原生质体.A、B到C细胞的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离心、震动、电刺激;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形成了新的细胞壁;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把D培养成植株.
(3)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A细胞为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为B淋巴细胞,那么D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由 D细胞连续分裂产生大量细胞的过程,称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这种细胞既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抗体).
该过程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优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