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 |
B. | 细菌抗药性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 |
C. | 地理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 |
D. |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A错误;
B、细菌抗药性的形成说明药物会对细菌起选择作用,B错误;
C、新物种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因此地理隔离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如多倍体的形成,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随机交配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 |
B. |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 |
C. | ATP分子含有C、H、O、N、P、S六种元素 | |
D. | ATP转变成ADP的过程是可逆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是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曝于不同光强度下后.根据其吸收CO2量制成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点表示光补偿点,D点表示光饱和点
B.在C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细胞溶胶、线粒体、叶绿体
C.若将植物从D条件移动到B条件时,RuBP的含量将增加
D.若将环境CO2浓度提高,则B点将向右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不同处理 | 无辅助方法 | 超声波.微波 | 酶 | 高压脉冲电场 |
出油率(%) | 0.0802 | 0.0930 | 0.0900 | 0.1050 |
蒸馏时间(h) | 4 | 2.5 | 3 | 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两项 | B. | 三项 | C. | 四项 | D. | 五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