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均为“S”型增长
B.引起种群乙变为曲线丙所示情况,可能的是乙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C.影响曲线ab段波动的自然因素有:气侯、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D.曲线甲可用于表示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分析 1、据图分析,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符合S型曲线.
2、丙曲线所表示的环境容纳量明显高于乙曲线所表示的环境容纳量,因此引起种群乙变为曲线丙所示情况的原因是食物丰富、生活场所增大等环境条件变得更适宜.

解答 解:A、由图可知甲、乙、丙数量都先增加,然后到一定程度后维持稳定,符合“S”型曲线,A正确;
B、如果某条件引起种群乙变为丙所示情况,有可能是外界改善,条件更适宜,如有了充足的食物和空间,导致其环境容纳量增加,B错误;
C、影响曲线ab段波动的自然因素有:气侯、食物、天敌、传染病等,C正确;
D、曲线甲可用于表示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种群数量变化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掌握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并结合曲线分析三条曲线趋势差异的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赣州高三3月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2n=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研究野生型青蒿的基因组,应研究 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2)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圆柱形茎(B)对菱形茎(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若F1代中白青秆、圆柱形茎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该F1代中紫红秆、菱形茎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

(3)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用__________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条。

(4)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________(是、否)为同一物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其简要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PCR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  )
A.PCR技术是在实验室中以少量DNA制备大量DNA,技术的原理是DNA复制
B.反应中新合成的DNA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需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C.PCR技术中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指数方式扩增
D.应用PCR技术与探针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破碎鸡血细胞时,要先加入20mL的蒸馏水,其作用是(  )
A.DNA溶解于水中B.血细胞破裂,释放DNA
C.稀释血液,防止凝固D.有利于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菌的种群数量
B.种群増长的“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中λ必须大于或等于1,并且保持不变
C.“J”型增长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不一定多于“S”型增长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
D.“1 mm2的培养液中分布了 50个大场杆菌”推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某生态系统中,螟虫、螳螂(以螟虫为食)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结合图中所给的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螟虫、螳螂有关的食物链具有两个营养级
B.长期喷洒DDT,螳螂个体内的DDT浓度往往会高于螟虫
C.BC段螳螂种群数量的波动主要受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D.螟虫、螳螂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正反馈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基因型为YyRrDd的玉米自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有(  )
A.27种B.18种C.8种D.9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探究植物激素对根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以菊花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对菊花幼苗施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10天后对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目分别进行计数,结果如表.
测定项目生长素浓度(10-6mol/L)
050100150200
主根长度(相对值)10.90.70.50.3
侧根数目(个)46863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一类化合物,它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的.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索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极性/非极性)运输.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生长素浓度为150×10-6mol/L时,促进(促进/抑制)生长侧根,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生长素浓度抑制(促进/抑制)主根伸长,由表中数据可知,生长素对生长侧根的作用特点是
两重性.
(3)备某同学由于操作疏忽,未对某浓度生长素溶液做标记,用该生长素溶液作用于菊花幼苗后侧根的数目是6,为确定该生长素的实际浓度,最简便的方法是将生长素溶液适当稀释(处理)后作用于插条,若生根数目大于6,则生长素浓度为150×l0-6mol/L;若生根数目小于6,则生长素浓度为50×10-6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B.碳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C.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