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某育种学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控制麦穗大与小的基因分别用D、d表示,控制不抗病与抗病的基因分别用T、t表示)自花授粉后获得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中有30株为大穗抗病,有x(x≠0)株为小穗抗病,其余都不抗病.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30株大穗抗病小麦的基因型为
 
,其中从理论上推测能稳定遗传的约为
 
株.
(2)将选出的大穗抗病小麦种子晒干后放在容器内,采用什么措施可延长贮存期(答案不得少于三种措施,否则不得分).
 

(3)上述育种方法是
 
.利用该株大穗不抗病小麦快速选育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经常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其具体步骤是:
a.
 
b.
 
c.
 
考点:杂交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
专题:
分析:1、分析题文: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交,后代中既有大穗又有小穗,既有抗病也有不抗病,可知大穗相对于小穗是显性性状,不抗病对抗病是显性性状,则该大穗不抗病小麦的基因型为DdTt.那么30株大穗抗病小麦有两种基因型:DDtt或Ddtt,比例为1:2,即DDtt占
1
3
,Ddtt占
2
3

2、四种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30株大穗抗病小麦的基因型为DDtt或Ddtt,其中能稳定遗传为DDtt,约占
1
3
,约为10株.
(2)将选出的大穗抗病小麦的种子晒干后放在容器内,通过低温、干燥、低氧(充氮气或CO2)等措施可以降低细胞的呼吸速率,延长贮存期.
(3)上述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因此要利用该株大穗不抗病小麦快速选育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经常采用单倍体育种发法,其具体过程为:a采集该株小麦的花药(或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b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c选出大穗抗病个体生产种子.
故答案为:
(1)DDtt或Ddtt     10
(2)低温、干燥、充氮气或CO2等(或低温、低氧、干燥)
(3)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
a采集该株小麦的花药(或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
b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
c选出大穗抗病个体生产种子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及育种,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可遗传的变异类型,掌握生物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某种细胞处于某种状态下的图示,对这一图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图为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B、具双层膜的细胞器为①②③
C、结构①与②是与能量转换相关的细胞器
D、结构④与该细胞细胞壁的形成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下列物质中,若将其中能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而形成蛋白质分子(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则此蛋白质分子中所含有的羧基、氨基和肽键的数目依次是(  )
A、3.3.2
B、4.3.3
C、3.2.4
D、2.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生物的性状有的仅由一对基因控制,有的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荠菜(2N=32)是一年生植物,果实的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良好总,两种纯合类型的荠菜杂交,F1全为三角形,用F1与纯和卵圆形品种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1:F1与卵圆形果实个体杂交,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 三角形:卵圆形=3:1
实验2: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 三角形:卵圆形=15:1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2产生的F2中三角形荠菜的基因型有
 
种,在F2的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均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所占的比例为
 

(2)让实验1得到的全部F2植株继续与卵圆形品种杂交,假设每株F2代产生的子代数量相同,则F2的表现型及数量之比为
 

(3)从实验2得到的果形为三角形的荠菜中任取一株,用果形为卵圆形的荠菜花粉对其授粉,收获所有种子并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这个株系的果形种类及数量比,理论上可能有
 
种情况,其中果形为三角形:卵圆形=1:1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地在治理水土流失的过程中利用牧草发展养殖,利用畜禽粪便发展沼气,沼液上山作肥料,使大片荒山快速恢复植被,被称为“草木沼果”生态农业模式.下列有关该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地通过恢复植被治理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该地利用“草木沼果”模式治理水土流失属于次生演替
C、该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D、如果要全面了解该地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科学家从某些能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许多动物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促进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因素是
 

(2)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有两次筛选,第1次筛选的目的是
 
,第2次筛选的目的是
 

(3)有人提出,可以直接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其思路如右图所示.

请回答:
①酶A是指
 
,酶B是指
 

②对已导入重组质粒的II进行“检测”的目的是
 

(4)也有人提出用细胞核移植技术构建重组细胞来生产单克隆抗体,试用相关的图示及文字表示该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分析此图回答问题:
 (1)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
 
,该物质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
 

(2)突触小泡中的膜结构直接来自于细胞中
 
(填细胞器).
(3)在突触小泡内物质的分泌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怎样的结构特点?
 
.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内环境成分中的
 
.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换过程是
 

(4)青蛙在冬眠时,对外界刺激几乎没有反应主要是低温影响了线粒体内
 
,从而影响到突触小泡内物质的分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根据内环境稳态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健康人在饥饿时,胰岛
 
细胞分泌的
 
通过
 
运送到全身,但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细胞中
 
分解成葡萄糖.
(2)人体中调节血糖浓度的神经中枢是
 
,在饱食状态时,可以通过神经调节,促进
 
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研究人员利用密闭玻璃容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下面两个图是在温度适宜、CO2浓度为0.03%的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
 

(2)图甲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
 
,若在CO2浓度为1%条件下进行实验,则图甲中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b)位置移动情况是
 

(3)得到图乙曲线的实验中,给植株光照时间共有
 
h,EF段限制的主要环境因素为
 
.当图中S1、S2和S3的面积关系为
 
时,说明实验结束后植株的干重增加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