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水稻的育性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基因型为MM和Mm的个体可产生正常的雌、雄配子,基因型为mm的个体只能产生正常的雌配子,表现为雄性不育,基因M可使雄性不育个体恢复育性。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基因M与雄配子致死基因A、蓝色素生成基因D一起导入基因型为mm的个体中,并使其插入到一条不含m基因的染色体上,如图所示。基因D的表达可使种子呈现蓝色,无基因D的种子呈现白色。该方法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大量培育不含转基因成分的雄性不育个体。
(1)基因型为mm的个体在育种过程中作为_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该个体与育性正常的非转基因个体杂交,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2)图示的转基因个体自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其中雄性可育(能产生可育的雌、雄配子)的种子颜色为_______。F1个体之间随机授粉,得到的种子中雄性不育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快速辨别雄性不育种子和转基因雄性可育种子的方法是_________。
(3)若转入的基因D由于突变而不能表达,将该种转基因植株和雄性不育植株间行种植,使其随机授粉也能挑选出雄性不育种子,挑选方法是_______。但该方法只能将部分雄性不育种子选出,原因是___________。因此生产中需利用基因D正常的转基因植株大量获得雄性不育种子。
【答案】母本 Mm、mm ADMmm:mm=1:1 蓝色 3/4 若所结种子为蓝色则为转基因雄性可育,白色为雄性不育 选择雄性不育植株上所结的种子 转基因植株也能结出雄性不育的种子
【解析】
根据题意,正常可育的非转基因雄性个体有MM、Mm,正常可育的非转基因雌性个体有MM、Mm、mm;图中转基因个体为ADMmm,A为雄配子致死基因,基因D的表达可使种子呈现蓝色,基因M可使雄性不育个体恢复育性,据图分析,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为m、ADMm,该个体若作为父本,产生的可育配子为m,作为母本,产生的可育配子为m、ADMm,据此分析。
(1)根据题意,基因型为mm的个体只能产生正常的雌配子,表现为雄性不育,故mm的个体在育种过程中作为母本,该个体与育性正常的非转基因个体即MM和Mm杂交,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为Mm、mm。
(2)据分析可知,若转基因个体为ADMmm作为父本,产生的可育配子为m,作为母本,产生的可育配子为m、ADMm,故该转基因个体自交,F1的基因型为mm、ADMmm,比例为1:1,其中mm为雄性不育,ADMmm为雄性可育,由于基因D的表达可使种子呈现蓝色,故雄性可育种子颜色为蓝色。F1的基因型为mm、ADMmm,mm为雄性不育,ADMmm为雄性可育,F1个体之间随机授粉,则杂交组合有mm(♀)×ADMmm(♂)、ADMmm(♀)×ADMmm(♂),前者产生的子代都是mm(雄性不育),后者产生的子代有mm(雄性不育):ADMmm(雄性可育)=1:1,故得到的种子中雄性不育种子所占比例为1/2+1/2×1/2=3/4,且雄性可育个体都含D,表现为蓝色,故若所结种子为蓝色则为转基因雄性可育,若为白色则为雄性不育,该方法可用于快速辨别雄性不育种子和转基因雄性可育种子。
(3)若转入的基因D由于突变而不能表达,将该种转基因植株ADMmm和雄性不育植株mm间行种植,随机授粉,则根据(2)题分析可知,mm上产生的种子都是mm(雄性不育),ADMmm上产生的种子有mm(雄性不育):ADMmm(雄性可育)=1:1,故在雄性不育植株上结的都是雄性不育种子,但该方法只能将部分雄性不育种子选出,因为转基因植株上也能结出雄性不育的种子,因此生产中需利用基因D正常的转基因植株大量获得雄性不育种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 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 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表示人垂体细胞合成、加工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过程,甲、乙、丙表示相应的细胞结构,图2是该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物质X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其在结构甲上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该反应需要图2中的结构_______________(填数字)提供能量。
(2)图1结构甲的形成与图2中_____________(填数字)结构密切相关,从细胞匀浆中分离结构甲、乙、丙等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图1结构丙对应图2中的[ ]__________,在促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过程中该结构的膜面积___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膜成分____________(填“有”或“无”)更新。
(4)图2所示细胞与大肠杆菌相比最典型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与叶肉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与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的结构如图所示。已知ddNTP按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加到正在复制的子链中后,子链的延伸立即终止。某同学要通过PCR技术获得被32p标记且以碱基“C”为末端的、不同长度的子链DNA片段。在反应管中已经有单链模板、引物、DNA聚合酶和相应的缓冲液等,还需要加入下列哪些原料
①dGTP,dATP,dTTP,dCTP ②dGTP,dATP,dTTP
③α位32p标记的ddCTP ④γ位32p标记的ddCTP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龙须菜是生活在近岸海域的大型经济藻类,既能给海洋生态系统提供光合产物,又能为人类提供食品原料。某小组研究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龙须菜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已知大气CO2浓度约为0.03%,实验过程中温度等其他条件适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CO2浓度为0.1%的组是对照组
B.增加CO2浓度能提高龙须菜的生长速率
C.高光照强度下光反应速率快从而使龙须菜生长较快
D.选择龙须菜养殖场所时需考虑海水的透光率等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做“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实验中所观察到的 细胞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2、4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
B.图中细胞正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6处溶液的浓度大于7处
C.该细胞也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良好材料,实验中可观察到3被染成绿色
D.图中7是细胞液,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图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乙图为某一种群数量变化。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雷鸟和狼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
(2)若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
(3)若乙图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K1/K2/O),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___(用图中标号I、Ⅱ、Ⅲ表示)。若乙图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为曲线Ⅱ。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
(4)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一定时期内,北极狐种群增 加的重量为80g,那么共消耗植物 _________g。
(5)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为某家族中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7号不携带致病基因。图2为I—1体内胰岛素基因的表达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甲、乙两种遗传病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__________病,Ⅲ—10可产生___________种类型的卵细胞。若Ⅲ—8和Ⅲ—11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
(2)图2中①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核糖体在②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
(3)胰岛素基因中决定“”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分析曲线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10~12时,小麦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的原因是__________;图中__________点积累有机物最多。
(2)从图中分析,限制小麦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
(3)小麦生长发育需要多种无机盐,请利用溶液培养法设计实验,证明某一种无机盐(用X表示)是小麦幼苗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