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生物学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
A、用层析液分离和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B、利用标志重捕法研究某种植物种群的密度
C、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D、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传递,可采用14C标记示踪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专题:
分析: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有机溶剂(如丙酮、无水乙醇)来提取色素,用层析液分离色素.研究某种植物种群的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研究动物种群的密度的方法一般是标志重捕法.在光合作用的研究过程中,卡尔文用14C标记示踪来研究碳元素的传递.
解答: 解:A、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有机溶剂如丙酮来提取色素,用层析液分离色素,故A错误;
B、研究某种植物种群的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故B错误;
C、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故C正确;
D、在光合作用的研究过程中,卡尔文用14C标记示踪来研究碳元素的传递,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学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识记和理解生物学中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小芳(女)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下表是与小芳有关的部分亲属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家系成员父亲母亲弟弟外祖父外祖母舅舅舅母舅舅家表弟
  患病
  正常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小芳的母亲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1
2
C、小芳的舅舅和舅母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3
4
D、小芳的弟弟和舅舅家表弟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荔枝果皮褐变是限制长期储运、降低品质的主要因素.经研究 pH 和温度都是影响果皮褐变的环境因素,且具有叠加效应,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1)低温储存荔枝有保鲜效果,也可通过喷洒
 
激素来保鲜.
(2)不法商贩对已经褐化的荔枝使用硫酸处理能够欺骗消费者,其原理是:
 

(3)有人认为酸性溶液可能会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完善实验方案.
①实验材料:新鲜荔枝若干、pH 为 1.7 的缓冲液、清水、恒温设备等.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同种的新鲜荔枝随机分为 2 组,其中 A 组加
 
,B 组加清水,两组都在
 
(填“常温”或“低温”)条件下保存;
第二步:3 天后将 B 组的清水换成
 
,20 分钟后观察 A、B 组的褐化程度.
③实验结果和结论:
若 A 组的褐化程度
 
(填“明显大于”“明显小于”或“基本等于”)B组,说明酸性溶液能通过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达到降低褐化的作用.
若 A 组的褐化程度
 
(填“明显大于”“明显小于”或“基本等于”)B组,说明酸性溶液不能通过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达到降低褐化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
A、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
B、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C、生殖隔离一定是地理隔离的结果
D、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也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科研工作者对某种常见病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结果:
①同一地区发病率因环境因素的巨大变化而出现明显变化  
②同卵双胞胎的发病情况高度一致  
③在某些种族中发病率高  
④不表现明显的孟德尔遗传方式  
⑤发病有家族聚集现象  
⑥迁徙人群与原住地人群的发病率存在差别.
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是(  )
A、只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
B、只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病
C、单基因和环境共同导致的遗传病
D、多基因和环境共同导致的遗传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研究小组通过手术获得损毁部分下丘脑却能存活的大鼠,进行了相关研究.下列结果不可能的是(  )
A、不主动饮水
B、体温平衡无法维持
C、刺激骨骼肌无反应
D、尿量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
B、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一定是二倍体而且是纯合体
C、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D、“人工进化”和自然界生物进化一样,实质都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接近人体的蚊子,可借助汗液散发出的体味寻找适合的部位叮咬.叮咬部位因释放组织胺而出现红肿现象,并产生痒感.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下降
B、红肿等过敏反应存在个体差异
C、“汗气”为蚊子传递了物理信息
D、产生痒觉的中枢是下丘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夏季的晴天某科研小组对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和其二者的杂交后代(杂种沙棘)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其结果如图所示.气孔导度表示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由图可知:清晨到8:24左右随着
 
增强,气温升高,俄罗斯沙棘、杂种沙棘的光合速率
 

(2)气孔导度降低会导致
 
进而影响光合速率.对午后高温的适应性比较强的是
 

(3)杂种沙棘兼具中国沙棘与俄罗斯沙棘的特性,但又与双亲不完全相同,根本原因主要是
 
,此现象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
 
时期.
(4)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我国多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为了计算某地区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
 
法进行调查.
(5)科研人员多年连续跟踪调查发现,沙棘木蠹蛾有白僵菌自然感染死亡现象.白僵菌与沙棘木蠹蛾的种间关系属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